第三章下乡(14)有了明确目标(1 / 2)

作者/方_忆写于1.18

高考结束后,知青们陆续从县城回到村里,等着那能改变命运的录取通知书。知青点又热闹了起来,大伙儿聚在一起,聊着考试的经历,畅谈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梦想,但其实心里都挺紧张的,毕竟这是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同时也充满了期待和希望,期待着更好的未来,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

阳县的高考统考考点设在了县一中,李洁和丁晓回来给赵小美描述考场的情形。当她们走进县一中考点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现象:

“小美,你无法想象参加考试的人群的年龄差异有多大,”丁晓颇有兴致地说,“年龄大的考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我猜他们应该是老三届考生。而年龄小的,就像你这样的应届毕业生。但无论年龄大小,所有人脸上都显得异常兴奋。”

“是啊,”李洁补充道,“毕竟大学校门已经紧闭了十年,现在终于向大家敞开了。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都要凭借自己的实力走进大学。能不感兴奋和期待吗?”

“小美,你知道吗?”丁晓继续说道,“考点内悬挂了许多大标语,什么‘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第一志愿’。一进校园感觉就像进了一个大会场,氛围简直太热烈了。”

丁晓说考完数学后一出来,大家抱怨题目太难了,就连已经过了预考的她和李洁也感觉不妙。赵小美听她这样一说,心里更没底了,自己糟糕的数学跟她们没法比,说不定会得零分呢。

“一出考场,认识的考生聚在一起对答案,我估摸着最多能得二三十分。”丁晓垂头丧气地说。

“李洁姐,你呢?”赵小美好奇地问。

“我可能也不及格吧,虽然以前在学校数学成绩还可以。”李洁谦虚地说。但赵小美听得出来,她的语气很轻松,肯定考得比丁晓好多了。

“为了安抚考生的情绪,咱们镇上的领队还来给考生做思想工作。他告诉大家,数学科目难,说不定其他科就不难了,让我们考一门,丢一门,收拾好心情迎接下面的考试。”

“不过在后面的几门考试中,我看大多数考生的情绪都比较稳定。”李洁补充道。

“那都考了哪些科目呀?”赵小美问。

“文科还是理科?”丁晓问。赵小美心想,说不准赵小莉明年也想考呢,就赶紧说:“都讲讲呗。”

“理科要考语文、数学、政治,物理化学是合一张卷;文科则是语文、数学、政治和史地合卷。如果报考外语专业,还要加试一门外语呢。”

“听说考前都得填报志愿?具体怎么报?”赵小美接着问道,因为她已经下定决心明年参加高考,问清楚了到时就不会两眼一抹黑了。

“嗯,本科和大专只能报三个志愿,也就是说只能报三所学校,我们。。”李洁还没说完,丁晓又抢着说:“我们俩填的三个志愿全是师范院校,高了怕录取不上,还得回来继续当农民。”

赵小美一听,双眼都亮了起来,问道:“就是说师范院校的录取机会比较大?”

“应该没错,现在学校老师特别缺。”

明年她也要报考师范类院校。赵小美终于有了明确的目标,心里踏实多了。

虽然大家的心情都很好,但毕竟等待的过程是漫长的,所以很多知青并没有太多心思参加农田里的劳动。不过村里依然需要有人出工干活,毕竟生产不能停滞。

童金泉,作为知青们的领队,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召集大家开了个会,鼓励大家在等待期间也不要放松懈怠,继续为村里的建设出一份力。

“咱们虽然参加了高考,但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段时间,咱们可以一边等消息,一边为村里做点贡献。这样既能挣点工分锻炼身体,也能为村里的发展出一份力,大家说是不?”

队长的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于是,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过程中,知青们也积极参加到村里的各种劳动中,继续为村里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到了第二年的一月份,蒙里统考成绩优秀的考生都接到了体检通知书,东胜村参加高考的人也不例外。很快,童金泉、王新生、马舒阳、李洁、丁晓和村大队长张齐强都去了县人民医院进行体检。据他们回来讲,体检要求的特别严格。

虽然几人的体检都顺利过关,但接下来的政审环节让大家心里都有些慌。尤其是出身不太好的马舒阳,整天在屋里待不住,从这个房间走到那个房间,走来走去,烦躁不安。赵小美看在眼里,安慰他说:

“舒阳哥,其实你不用那么紧张的。还是放宽心,好好等着就行。你想啊,政审结果咱们也改变不了,所以,你还是别想太多,顺其自然就好。”

“妹子啊,你知道啥叫政审不?这不是闹着玩的。它就像一座隐形的高墙,挡在你追梦的路上,真的很难跨过去。这堵墙特别严格,他们会查你家三代人的底细,看看你家里人有没有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