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回城(1)银装素裹的城市(1 / 2)

作者/方_忆写于1.21

1978年10月,随着国家政策的深刻调整,曾经声势浩大的上山下乡运动至此画上了句号。阳县各个角落插队落户的知青们,在经历了不同长度却同样深乡村生活的洗礼后,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回城时刻,得以与亲人团聚。时至十一月底,尽管气温逐渐降低,寒意袭人,却无法冷却知青们内心熊熊燃烧的激情火焰。带着朴素而珍贵的行囊,满怀着对未来的无限期待和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脸上洋溢着欢喜的笑容,兴高采烈地登上了返回城市的卡车,开始了新的生活篇章。

回返九原的知青人数最多,以至卡车装载了满满当当的人和行李,赵小美被紧紧夹在其中,几乎动弹不得。在辆颠簸行进的卡车上,她只能依靠目光去追寻那些疾速掠过的田野、村庄以及那条曲曲折折的河流。这片曾经烙印着知青们辛勤汗水与无悔青春的土地,在这一刻看来既熟悉又仿佛疏离,它们如同一幅幅跃然眼前的生动画面,在回忆的柔光中显得更加亲近而深情。

相较于其他长期扎根农村的知青,赵小美的下乡生活相对短暂且较为平顺。她只在乡下仅度过了一年时光,期间还因意外扭伤脚踝,主要参与的劳动也是较轻体力的“挖山药”,并未真正投身到繁重艰苦的农耕劳作中,日常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国家配给的粮食和生活补助。尽管她的插队经历不如某些影视剧中所展现的那般波澜壮阔、饱含在艰辛,更没什么激情四溢的奋斗篇章,但在内心深处,这段日子同样令她刻骨铭心,并且有着不可替代的魅力与深厚的情感积淀。

在这片广袤无垠的乡村土地上,她经历了自身的成长蜕变,体味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模式。这段看似平淡无奇却韵味悠长的生活经历,无疑为她青春的记忆涂抹上了别具一格的色彩,并赋予了深远的生命内涵,没让她觉得有遗憾。

赵小美回到久别的家后,还没来得及享受与父母姐妹们重逢的温馨,身体就发出了不适的信号。可能是因为回城时坐在卡车里,一路上受到了寒风的强烈刺激,她的全身皮肤突然出现了严重的过敏反应。红疹迅速布满了全身,比蚊子叮咬还难以忍受。后者起码还能通过涂抹大蒜之类的土方缓解一下。她极力克制着不去抓挠这些红疹,深怕抓破皮肤会引起感染。每天生无可恋的忍受着这份难熬的痛苦。

这一天,赵小美父亲看到她妈妈竟然打算用毛笔蘸上墨汁,在女儿背上一笔一画地书写,以缓解她的过敏症状,就忍不住高声劝阻:“谁告诉你说墨汁对过敏有效的?简直胡闹嘛!”然而,作为被治疗对象的赵小美却表现得异常平静与顺从。

自打回城以后,她就被突然出现的过敏折磨的苦不堪言。吞了一把又一把的西药片、喝了一碗又一碗的中药汤,外敷的药膏也换了一种又一种,但身上的过敏症状依然顽固,丝毫不见好转。

她母亲坚持要尝试这个民间土方,声称以前有人使用后见效颇佳。赵小美心中就想,既然现代医学暂时未能解决她这个病症,姑且就试试这些传统的偏方,反正都已到了这个地步,说不定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于是,她没有像父亲那样表现出惊讶和抗拒,而是默许了母亲的做法,打算试试这种奇特疗法,期待真能见效,早点摆脱痛苦难耐的过敏症折磨。

母亲用毛笔蘸墨汁为她背部写字的那一刻,确实感到了出乎意料的清凉舒缓,很快就让她心理上有了一点安慰。起初,她只是抱着姑且一试的态度接受这种奇特疗法,但没想到仅仅过了两天,困扰她许久的过敏症状竟奇迹般地消失了,让全家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难道这些看似不入流的传统土小方,效果真能胜过中西药?

“我就说这个偏方有奇效吧!”小美母亲满脸自豪地说道,仿佛手中握有了足以证明自身智慧的证据。尽管小美父亲对此深感困惑,却一时难以找到合适的理由反驳妻子,毕竟眼前的事实不容忽视——那个曾被过敏症折磨得行动受限的女儿,此刻已经恢复活力,正在家中欢脱地四处走动。

赵小美自己也对墨汁竟能产生如此神奇疗效持保留态度,但也知道,既然因涂抹墨汁而得以康复,就不能不对母亲那份坚定和执着给予肯定。于是,她以一种既实事求是又易于理解的方式向家人解释道:

“或许墨汁里确实有某种特殊的疗愈作用?也可能之前服用的那些药物发挥了作用?不管咋样,我现在身上的过敏确实没了,就别去纠结别的了。”

于是,墨汁是否真能治疗过敏,就此翻篇。

十二月的九原,寒冷刺骨,冷得仿佛空气都在颤抖。每到岁末之际,气温就会骤降,直线下滑至零下数度乃至十几度以下,出门时人们感觉连吸进肺里的空气都似乎能瞬间凝结成冰。此刻的九原,北风如刀割般吹在脸上,那寒意穿透衣衫,似能直达人的骨髓。

“这大冷天的,还是别出门了,外头雪后路滑不安全。”

屋内走出的小美母亲,看见女儿全副武装准备外出的样子,赶紧劝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