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1 / 3)

“之前说大雪封山,一直也没赶上,这回可算是见识到了,这可真是,封的严严实实的。”

“是呗,本来秋天那一场雨,有些村里日子就不好过,这段时间,你看村里多少来走亲戚的,那走的时候,多多少少的,那都拎着点粮食走的。”

“那,都说沾亲带故的,农村人又都重情,没有深仇大恨,谁还真能狠下心看着亲戚被饿死吗?”

“是啊,这可好,再来这么一码事,原来光是肚子吃不饱,这回这是连住都成问题了。

再加上这野猪又来这么一遭,好几家都有了伤员,妥妥的雪上加霜啊。

你说,这老百姓咋这么难呢?”

简单默然,她能说什么,不光是这个紧衣缩食的年代,就是在后世,那老百姓也是最艰难的,深究起来,无论什么朝代,这贫富差距都是一道鸿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不是一句空话。

穷,不光限制了人的行动,思维,同时更限制了人探索的勇气,遇到困难的时候,底层老百姓更多的是求助无门。

就想说,我有好东西,但是我认识最大的官,那就是村长吗,或者公社书记,那你说能怎么办?

举个后世普遍的例子,就像高考,这是众所周知的升学渠道,但是却不是唯一的,但是那些捷径,或者说可以少走的弯路,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为什么别人就有加分,就能参加单招,或者早早的就被特招,绝大部分家庭却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踩着前辈的足迹,挥洒着汗水。

自然不是说按部就班的就不好,但是这种信息差,其实对孩子来说,也并不是公平的。

当然不能怪父母,怪家庭,也不能说这是根据贫富差距来区分的,但是肯定的是,这种封闭的穷的环境和氛围,在这方面总要处于劣势的。

其实农村何尝不是这样?

现在这个一切都是集体的,计划的年代,在老百姓眼里,一个城里人的身份都要高看不少,毕竟城里人代表的是,能进厂,发票,有供应粮,不用顶着大太阳下地干活,不用整日的看着老天爷赏不赏脸。

如果有能进城的机会,会多家庭都会举尽全家之力供着,那不光是光宗耀祖那么简单,要是真的能在城里站稳脚跟,再娶个城里媳妇,那是改换门庭的希望。

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城里什么都要花钱,如果买不到供应的粮和菜,要怎么办?难道真的就扎脖了?

有多少城里人,一边拿着供应粮,享受着别人羡慕的目光,一边还要农村父母兄弟勒紧裤腰带的帮衬,就这样,这城里也是农村人趋之若趋的。

估计就是人往高处走的意思了。

简单猜的没错,煤矿那边确实是急的不行,不光是蔬菜,还有粮食等各种物资,虽然是雪大,他们也不能下矿,但是这一两万人就是一两万张嘴,每天睁开眼睛就等着吃饭呢,短短两天时间,老郑已经急的满嘴燎泡了。

“三儿,利国,你们再去看看,道通没通,走远点,哪边通了咱们先去哪边,开车去,正好把道压压,”

“哎!”

两个人答应着往外跑,那个交利国的还跟着同伴嘟囔,

“你说上回那个小姑娘,是县城的不?也不知道她那个门路,能不能有存货啥的?”

“你说上回那个,野猪?”

老郑赶紧把人喊回来,

“你们说的是谁?”

实在不是他健忘,实在是这几天把他折腾的不行,这脑子里一片浆糊,

“说啥野猪?谁有野猪?”

利国俩人转回来,小心的关上门,

“就是上我们拉回来的那几车野猪啊,主任,你忘啦?”

老郑脑子里瞬间就冒出那个小丫头的身影,他腾的战起来,想了想,又委委屈屈的坐下,

“不行啊,这要是出点啥事,老程能把我撕了,咱们库存还够吃几顿的?”

正常来说,食堂都会有几天的物资储备,但是谁知道,下雪之前那两天那粮食就没送来,本来这种情况也有,他们也没多想,谁承想,就赶上这场雪了呢?

“我去看了,要是不开工,能将就个两三顿,要是开工,那点东西,也就一顿,肉也没有多少,”

“其他人呢?”

“主任,道都没开,哪边也出不去。”

老郑满地的转圈,急得不行,县城这路还好,要真是下乡,那路况坑坑洼洼的,上面盖着厚厚的雪,他们还真就不大敢呢。

“你们俩,去往向阳公社那边探探,那边挨着驻军军区,出了这么大事,军区不可能坐视不管,不管出来人或者车,那肯定有走动的痕迹。

快去快去,他们肯定会往那个,刘,刘家屯,他们肯定会去那边,快,去探探,他们在前面指定是把路都踩出来了,咱们就跟着进去。

你们先去探探,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