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解救(1 / 2)

“你别上来就跟人家干仗,咱们先了解一下情况,看她的家人怎么说。”窦芍药在扈红后边叮嘱道。

屋里静悄悄的,似乎没有人。

“有人在家吗?”窦芍药站在外屋门口说。

没有人应答。

窦芍药和扈红走进屋里,没看见人。窦芍药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还是没有人应答。但大门四敞大开,又不像是没有人的样子。

窦芍药和扈红在三间屋子挨个转了一遍,东屋是杨丹父母的住处,屋里陈设简单,除了一个炕柜,就是地上的一个破旧沙发,一个老旧的电视挂在墙上,再就没有其他像样的家具了。

中间屋子是厨房,电冰箱、电炒勺等厨房用具还算齐全,一只用作饭桌的“靠边站”,立在墙角。

西屋应该是杨丹哥嫂的卧室,扈红按了下门把手,屋门锁着。窦芍药以为杨丹被锁在里面,喊了几声,里面没有回应。

窦芍药和扈红走出屋子,站在院子寻找关押杨丹的地方。西边靠杖子的地方,有个放农具的仓房,两人走过去推开门,发现里边摆满了各式农具,上面挂满了蛛网和灰尘。

这里不可能是关押杨丹的地方,不然他们不会连门都不锁的。屋里涌动着呛嗓子的尘灰味儿和霉味儿,两人站了一分钟,感觉嗓子辣辣的憋闷,就跑了出来。

这时一个脑袋上顶着几片豆角秧叶子的老妇人,从豆角架里钻出来,手里端着一个瓷盆,里边装满了鲜嫩的豆角。

“大娘,你是杨丹的什么人?”窦芍药走过去问,她见老妇人的年龄有60岁,而杨丹才21岁,似乎像是她的奶奶,就不敢确定她是杨丹的妈妈还是奶奶。

老妇人皱了皱眉头,眯着眼睛看她俩,“你说啥?大点声,我听不见。”

原来老妇人的耳朵有点背,听不见正常人说话的声音。后来,窦芍药从杨丹口里知道,她母亲确实耳朵背,从年轻时耳朵就不好使。

而她母亲之所以比她大了40多岁,是因为父亲作为回民,县里回民人数太少,他年轻时不好找对象,一直拖到47岁,才跟一个丧夫守寡的聋人结婚。

窦芍药靠近老妇人,大声喊,“这里是杨丹家吗?她在家吗?”

老妇人这回听见了,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杨丹没在家,出远门串亲戚去了。”

说完老妇人像躲避灾星似的,绕过窦芍药和扈红,径直进了厨房。她的行为颇为怪异,似乎刻意躲避外人的询问。

窦芍药和扈红相视一笑,跟进厨房。老妇人坐在马扎上摘豆角,窦芍药蹲下来帮她摘豆角,问她杨丹为啥没去上班,她病了还是有什么特殊情况?

可是不管她怎么问,声音有多大,老妇人就是不回答,似乎耳朵突然间彻底堵住了。

扈红不耐烦地弯下腰,把嘴巴贴近老妇人的耳朵,大声喊道:“老太太,你不要装聋作哑了,我这么大声你肯定能听得见的,你告诉我们,杨丹到底怎么样了?你们把她关在哪了?”

“你嚷什么嚷?把老太太吓着了怎么办?”突然门口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

窦芍药和扈红转头发现,门口站着一个二十七八岁,膀大腰圆的男人,身上的衣服上沾满草屑,脸上蒙着一层灰尘,正对着他们怒目而视。

接着男人身后转出一个女人,她把脸上蒙的乳黄色纱巾撸下来,看清楚她也就二十五六岁的年纪,身形高大,手大脚大,长着一张马脸。

“你们干什么?为什么在我家?”马脸女人提高了警惕,态度极不友好。

窦芍药猜到,这两个人看来是杨丹的哥哥和嫂子,看那马脸女人的一脸凶相,就不难想象杨丹为何会遭受她的一再欺辱了。她不是个善茬子。

“我们是杨丹的同事。”窦芍药直起腰说。

“这是我们女子虎豹巡护队的队长,窦芍药。”扈红介绍道,“我是小组长,叫扈红。”

“出来说话,别吓着我妈,耽误她做晚饭。”杨丹哥哥板着面孔,不顾窦芍药和扈红是客人,又是妹妹的领导,一转身来到院子。

“你什么态度?”扈红受不了杨丹哥哥的怠慢态度。

窦芍药示意她稍安勿躁,她要看看他如何表演。

三个人在院子里站定,杨丹的嫂子用钥匙打开西屋门,进屋了。

“说吧,你们来我家要干什么?”杨丹哥哥面无表情地说。

“你们家就是这么待客的吗?不要说我们是你妹妹的同事,就是陌生人来到你们家,你也不能让我们站着说话吧?”窦芍药心里憋着火,揶揄道。

杨丹哥哥回到屋里搬出两个塑料凳子,咣当一声扔在两人面前。

“你!”扈红朝他瞪眼,就要发作。

窦芍药朝她摇摇头,拉过塑料凳坐下,“杨丹今天没上班,我们不放心,特意过来看看她究竟怎么了?”

“她到外地串亲戚去了,你们不用找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