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1 / 2)

“诸位也听到了吧,史公费尽心力,也不过在大半年的时间内培养出了二十名可堪用之才,二十名管理人员,也只能配置五家大汉便利店。

按照我们未来的方针,每座县城至少有一家大汉便利店,像蓟县这样的治所,或是人口较多的大县城,我们甚至会开两家以上的便利店。

这还只是大汉便利店所需的人才,我们沿海食品加工厂除了普通工人外也需要各种管理人员,包括我们的纺织厂、各地矿藏开采中心等等皆需要人才,所以你们觉得新建学堂培养人才是不是迫在眉睫?”

“史侯所言不错,每新开一家大汉便利店,就会让我们幽州的收入大幅度提升,虽然蓟县的两家便利店因为县城内的百姓收入普遍高于其他内陆地区,购物的热情也会超过其他地区。

但是诸如肥皂、香皂之类的生活用品,只要用过几次,习惯基本就会伴随终生。

普通的百姓们不需要购买精品海带,普通的海带同样物美价廉,还能预防大脖子病,百姓们也完全能够消费得起。

最主要的是,我们大汉便利店所卖之物,皆是幽州或者说是整个大汉独一无二之物,甚至许多游商每次来到我们蓟县的便利店时,都会大肆采购许多货物,然后去往中原或是江南售卖,也不知他们盈利几何?

所以,即便在一些并不富裕或是地理位置偏僻的县城,同样会是当地百姓大力追捧,炙手可热之物。”荀彧对于整个幽州的发展了如指掌,在刘辩的建议下,更是经常前往各地县城进行巡察。

“哈哈,此事我倒是有发言权,像香皂肥皂之类的产品,在中原的售价是我们的五倍之多,甚至一些地方达到七倍以上,而在江南地区,则达到十倍以上!

而海带因为我们幽州本来就是为了百姓着想,普通海带价格非常低廉,而这些游商带到中原之后,售价竟然是我们的五十倍,甚至部分地区竟然达到惊人的百倍之多。”刘和因为主管情报部门,所以对这些消息早已经烂熟于胸,他自己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时,惊讶程度丝毫不逊色于这里的同僚。

“岂有此理,真是无奸不商!”

“史侯就不应该扶持这些可恶的商人,赚取如此黑心钱,不怕断子绝孙吗?”

“我倒是能理解,商人不但要缴纳商税,在这乱世之中,甚至经过一些盗贼盘踞的地方时,同样还要向对方缴纳一大笔过路费,再加上长距离远行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价格不定得太高完全无法收回成本。

而且他们也不是强买强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只能说明我们幽州大汉便利店出品的东西冠绝天下。”

…………

众多官员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大部分都是在骂商人的利欲熏心,只有少部分人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对于这样离谱的价格表示能理解。

“诸位也无须如此的义愤填膺,商人不是慈善家,他们原本就是逐利的,只是价格和我们幽州本地差距如此之大,既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也有大汉皇权旁落,权臣暴政有关。

目前虽然大部分诸侯明面上还是听从大汉的命令,实际上都在为自己打算。商人不但要缴纳商税,从一个郡进入另外一个郡,还要向当地的势力缴纳一份商税。

路过有盗贼盘踞的地方时,还要向当地的黑势力缴纳高额的费用,如此层层剥削下来,商人们也只能硬着头皮不断提高自己商品的售卖价格了。

好在我们大汉便利店的商品不但是全天下独一无二的,还是百姓们生活的必需品,一旦百姓用过后,基本就会永远的使用下去。

幽州现在的百姓,肥皂、香皂已经成为每家每户的必需品,海鱼、海带等食物,也成为他们日常所需的食物。

我们要想全天下的百姓如同我们幽州一般,不在受到官吏、商人、盗匪们的欺压和盘剥,那我们就要平定这个乱世,让大汉的便利店东至辽东,西到河西走廊,北临大草原,南至朱崖岛。”刘辩说到最后时,胸中热血沸腾,声音渐渐豪气万丈起来。

“如果真有那天的到来,我相信大汉必将超越高祖、文帝、武帝的时代,成为华夏历史中最璀璨的明珠。”臧洪声音颤抖的说道。

“老朽也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这一天。”卢植长叹一声的说道。

“卢公敬请放心,有我在一日,必将保您无忧。一定让您看到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百姓富足,国家强盛的伟大时代。”张仲景大义凛然的说道。

“史侯忧国忧民,为民请命的确值得称赞,只是我们仍然是大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幽州取消人丁税,必定朝野轰动,天下震惊。

所以如果我们准备取消人丁税,必须派人前往朝廷向当今的陛下上报此事,虽然幽州因为地理原因,陛下给予了刘幽州自主的命令,但是这毕竟是亘古以来,堪比商鞅变法的伟大政策。没有向陛下和朝廷说明此事就擅长行动,必定会有佞臣在朝中攻击刘幽州收买人心,有不臣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