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编撰教材,流芳百世!(1 / 2)

“仅仅有免费的午餐,我相信就会有大部分百姓将自家的孩子送进学堂,更何况进入学堂后,将来有机会出人头地,进入我们政府部门开设的工厂工作。”史子眇因能为百姓们做上实事而感到神清气爽。

“史公,学堂与便利店在各个县城的选址就由你们工部负责,切记,便利店需要开设在繁华热闹、川流不息的街道,而学堂则需要建在僻静、宽广的地区。”刘辩嘱咐道。

“诺!贫道遵命!”史子眇正色的应道。

“史侯,之前听您说起学堂开设的课程为语文、算术、思想品德、自然科学等,语文自然是教孩子们语言和文字,算术和思想品德也是字面上的意思,而这自然科学又是什么?”荀彧疑惑的问道。

“自然科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学科,主要包括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医学、农学、地理学、地质学、考古学等等,当然我们不可能将这些全部教授学生。

一来,我们也无法找到精通如此多学问之人,即使有,必定是天下闻名的饱学之士,又怎么可能会屈身于学堂,为孩子们教书呢?

二来,现在这时代的孩子们也不可能学得如此复杂,博不如精,精通一门学科足以在这个时代成为来不得的大人物了。

所以我们学堂的自然科学不会教授孩子们如此疑难的科目,而是主要传授孩子们一些常识性等问题。

比如为什么水要烧开了喝;吃什么能预防大脖子病;为什么衣服洗干后不能立即穿在身上,需要挂在通风的地方一段时间;

为什么新鲜的橘皮洗净后和茶叶一起冲泡,不但清热止咳,还能润喉生津,帮助消化;

为什么打蛇打七寸,七寸指的是什么?

等等一系列的常识性问题。”

…………

“听到史侯说了这么多关于自然科学的问题,其中还真有几个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到时候,我也需要一起去学堂学习一番!”荀攸笑语盈盈的说道。

“自然科学我会亲自编撰教材,刘和掌控天下情报,对于各地的一些常识必定比普通人了解更多,可以协助我一同编撰。”刘辩正色的说道。

刘和听闻此言,大喜的说道:“我一定不负史侯所托,此事乃造福天下苍生,将来如果天下太平,四海之内皆用此教材教导万民,我能成为此书的主编之一,足以名扬天下,流芳百世了。”

众人听见刘和所言,皆露出意动之色。

能在这里与刘辩商谈之人,大多数皆是士族出身,他们对于名扬天下,流芳百世,可是比自己的生命更看重。

“多行善事,莫问前程,族兄你这样可是误入歧途了。”刘辩轻笑道。

“哈哈,我刘和本来就是一介俗人,为百姓谋得福利,自然也想让大家都知道,称赞我一声。”刘和嬉皮笑脸的说道。

“语文看似只是教孩子们语言和文字,其实我的想法,创造一种‘普通话’,统一我大汉的语言。

自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到了我大汉时代,人们在文字交流上没有了障碍,但是在普通的语言交流上仍然存在非常深刻的交流障碍。

虽然我们用的是同一种文字,但是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北方人去到南方很难听懂当地人的语言。

去年文若、公达等颍川人来到幽州之时,也是与本地人的语言交流存在些许障碍,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才慢慢适应。

所以我想统一一种语言成为大汉的国语,将此语言名字定为普通话,取自普遍、共通之意。

等到天下太平后,无论是北方的幽州还是南方的交州,无论是陇西还是东莱,大汉的百姓皆能通过语言交互交流,不会有任何的障碍。”刘辩目光深远的说道。

“史侯如果真能做到此事,不亚于始皇帝统一华夏文字,真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举。”卢植称赞道。

“不过此事任重而道远,大汉现在已经有了分裂的趋势,我们目前也只能从幽州开始,慢慢铺展开来。”荀彧长叹一声的说道。

“统一语言的事情,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能一步一脚印,脚踏实地的慢慢来。

语文方面的教材我原本是想让卢公担任主编的,卢公是大汉文人的众望所归,又是天下有名的大儒,只是去年开始身体有些不适,还是另请高明吧!”刘辩话锋一转的向卢植说道。

“史侯,老朽身体虽然有些不适,却并不影响编撰教材,这是利国利民的千古大事,整个幽州舍我其谁?不是老朽自吹自擂,我的弟子遍布海内,又曾经校勘儒家经典,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续写《东观汉纪》。

无论是能力还是经验上都是整个大汉首屈一指的,还请史侯成全。”卢植大义凛然的说道。

“既然卢公如此说了,那就请你尽力而为吧!只是如此大事,需要一人担当卢公的副手,协助您编撰教材。

我记得当日还在洛阳,董卓尚未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