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改变天下格局?(1 / 2)

“这是自然,当年始皇帝统一六国后,并没有将秦人和其余六国之人区别对待,才有了百姓的安宁,之后大秦的覆灭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

高祖当年麾下重要的文臣武将皆是出身楚地,而麾下士卒大部分来自秦地,没有因为得到这两股重要力量的支持,就在平定天下后,对七国的百姓区别对待,而是将天下各地的百姓一视同仁,才有后来的强汉盛世。

四百多年过去了,现在哪有自称当年七国后裔的?都是我大汉的子民。”刘备意气风发的说道。

“等到朝廷批准幽州取消人丁税后,我们也可以派遣使者前往京城申请取消雁门、代郡、定襄郡的人丁税。只要朝廷同意了幽州,必定也会同意我们。

因为我们和幽州的情况相似,都是在大汉的北境,与各异族接触频繁,且地广人稀,不同的是,我们现在比起刘伯安治下的五郡,更加的贫困。”张良轻抿一口茶后,淡然的说道。

“子房的意思是刘伯安会向朝廷请示取消幽州的人丁税?如果以董卓为首的雍凉集团不同意又将如何呢?”刘备疑惑的问道。

“大汉今年取消对幽州的钱财援助,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幽州,任凭他们自生自灭。如果能发展壮大起来,固然是好。

大汉现在自身焦头烂额,已经没有余力将手伸向北境的幽州,更何况这些年幽州的税赋都没能运往中央,并非是刘伯安不愿意,实在是他们也无能为力,收上来的赋税基本都用于边境的军队补贴了,这也是先皇在位时,就已经批准的,所以是否取消人丁税,对于中央朝廷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

如果他们不同意此事,还会因此得罪大汉北境的擎天之柱,得不偿失。

在外界看来,现在各路诸侯中,谁绝不可能反叛大汉,那必然是幽州的刘伯安。

所以中央朝廷只会尽可能的满足幽州的条件,而不会与他们背道相驰。

我们需要让斥候密切关注京城的动向,一旦朝廷审批通过后,我们也立刻派遣使者前往京城。

而我们目前要做的事,就是在三郡之地散播即将取消人丁税的消息。

因为自从幽州取消人丁税的消息传来,据云长从代郡快马传来的书信说,与上谷郡接壤的当城县内,已经人心浮动,开始有百姓收拾家当准备前往上谷郡。

我们也必须马上出手,安定境内浮动的人心,当然三郡之内的兵马操练还是每日必须进行,等到来年开春,就是我们拿下云中郡之时。”张良说到最后,眼中精光一闪而过。

“叔至,你立刻着手安排此事,让三郡之内的百姓都要知道我们即将取消人丁税的消息。”刘备连忙向侍立在侧的陈叔至吩咐道。

“诺!”陈到恭敬一礼后,立刻向府外走去。

…………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八月十三。

北海国,剧县。

因为北海王的离奇失踪,被徐州牧陶谦暂时任命为北海太守的吴起,正在忙于北海郡的重建。

幸好青州的盗匪集团只是将剧县占为己有,并没有大肆破坏,经过数月的整修,已经渐渐恢复了当日的形貌。

而此时的吴起,正在太守府内,也就是原本的北海王宫,兴致勃勃的看着从北方传来的消息。

“好一个取消人丁税,没想到幽州的变法竟然能走到吴某的前面,也不知是哪位大才提出的想法。”吴起脸现一丝激动之色的说道。

正在此时,外出归来的太史慈正好听见吴起所言,又见到吴起不同寻常的表现后,不禁问道:“吴兄,到底发生了何事,竟然让一直从容不迫的天下奇才,也无法保持从容淡定?”

太史慈自从跟随吴起后,每次在军营操练完士卒回来后,都会向吴起汇报军中的情况。

刚开始还是简单的汇报,后来与吴起经常闲聊后,发现无论是儒、兵、法、史,还是道家、墨家、纵横家,没有吴起不懂的。

至此之后,只要有闲暇时间,太史慈都会来到太守府,与吴起畅聊一番。

“子义请看,这是幽州近期发生的几件大事!”吴起说完,就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了太史慈。

一刻钟后。

太史慈放下手中的书信,异常激动的说道:“听说幽州的刘伯安乃是仁义之君,一直未曾见过,今日他竟然能废除人丁税,这是造福百姓的大善事。如此一来,整个幽州的百姓恐怕会家家为刘伯安立下长生位,日夜供奉不止。”

“这对于幽州百姓来说,确实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之事。一旦大汉朝廷批准了此事,整个幽州开始正式废除人丁税,天下的格局恐怕会再次发生改变。”吴起沉吟片刻后,说出了让太史慈摸不着头脑的一席话。

“吴兄此言会不会夸大其词了,仅仅废除人丁税,就会改变天下的格局?”太史慈瞠目结舌的问道。

“子义请看,这是目前整个河北四州的势力图,如果仅仅只有刘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