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东征开始(1 / 2)

谭无名现在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他意识到湘军需要更多基层官员,来稳固已经夺取的地盘,避免重蹈大顺军和太平天国的覆辙。

历史上大顺军和太平天国的起义规模宏大,控制了大半个中国,并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但为何最终失败呢?这一直是谭无名深思的问题。

在他看来,主要原因在于这两支军队未能巩固他们所占领的地盘。

简而言之,他们并未建立起真正统一的政权,也没有真正的根据地。

太平天国和大顺军的控制范围,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分散的点,即只占领大城市。

在城市以外,他们并没有实质的统治,即使太平天国占领了武汉及南京,但他们也没有真正控制南京至武昌的这一条线。

他们只是占领了一座座城市,而城外的地方,实际上仍然被清朝的基层统治所控制。

因此,太平天国和大顺军只能控制县城,而一旦县令逃出城外,他们便失去了地方上的统治。

太平天国对于县城以外的其他地区,只是不时进行掠夺,对地方的实质控制并不深入。

这也是为何清朝被多次打残后,还最终能够在南京城击溃太平天国的原因,因为一旦离开城市,太平天国就无法有效控制地方。

因此,在历史地图上,太平天国的领地常被描述为“势力范围”,而不是“疆域”。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掌控了中央、府城、县、镇、村等各级地区,实现对整个地盘的完整掌控。

类似道理也适用于李自成的大顺军。一旦失去城市,大顺军就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谭无名安抚了大顺军的旧臣后,来到水师营地。

这里已经招募了大批来自洞庭湖及长江两岸的新兵。

考虑到接下来东征,主要是依靠船只作为交通工具,谭无名决定正式接受这些渔民和渔夫等民众的请求,同意他们加入湘军。

高台上,一个年轻的渔民代表站起身来,激情四溢地说道:“湘王,我们这些渔民一直以来都是赖江水为生,现在我们看到了湘军的威武。

我们愿意放下渔网,换上戎装,为湘军效力!为湘军驱赶清鞑,奉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我们愿意为湘军提供运粮的船只,航行在长江上,为湘军的行动提供支援!请湘王接纳我们!”

掌声和喝彩声不断响起,众人仿佛被这位年轻的渔民代表的激情所感染。

谭无名微笑着点头,回应道:“谢谢诸位的支持和加入,湘军欢迎你们!你们的勇气和力量,将为湘军的壮大做出重要贡献。

在湘军,我们并肩作战,忠诚而坚定地捍卫家园的安全与安宁!”

众人齐声应诺,热情洋溢。

从此之后,湘军成为了一个大家庭,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民众,经过挑选,都成为了湘军的一员。

他们共同训练,共同作战,相互激励,为共同的信念而奋斗。

渔民不再弃绝渔网而选择握紧利剑,船夫不再赖江水而选择驾驶战船,挑夫不再负重前行而选择扛起武器。

在湘军的这条大船上,他们将展示超越自我的力量与勇气。

这些新兄弟在加入湘军水师后,日夜训练,士气高涨,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

湘军接纳了越来越多的新成员,这种团结和壮大的力量,使得他们在武昌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尽管谭无名的工作繁忙,但一想到即将有三个小生命降临,他便充满了乐趣,沉浸其中。

为了巩固对武昌地区的治理,谭无名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重振经济。

他降低了税收,鼓励商人和工匠等手工业者回到武昌城经营,并为他们提供便利和保护。

随着这些改变,武昌城重新焕发出生机。

新的店铺开张,街道重新变得繁华,市民们的生活逐渐重返正轨。

在湘军为民众提供了稳定的治安和秩序的同时,武昌城重新成为了一个热闹繁荣的中心。

在谭无名的领导下,湘军同时采取行动对周边的残余力量,包括清军、明军以及强盗进行消灭行动,清除了长江一带的盗匪和恶势力。

他们还积极投入民生工程,修复被战火摧毁的村庄,恢复生产和贸易,为地方民众带来了希望和安定。

在老百姓心中,湘军不仅仅是一支军队,他们的存在意味着正义和保护。

在武昌地区,湘军所到之处,百姓们都欢迎和敬佩,感谢湘军为他们带来的安全和希望。

有一天,谭无名接到了来自荆州府官员徐尚德的紧急报告,清军四川总督李国英派遣了三千清军袭击了荆州府,地方乡镇受到了清军的侵袭。

李国英原系明左良玉部下总兵,后于九江降清。随后他随豪格进入四川西征。

因其在与大西军和明军的多次作战中战功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