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这地得种(1 / 2)

回到中陵城。

第一件事便是刻碑,找毛阶安排后事。

经历一连串的战斗,当初夜袭乌桓,先锋军的一千人,无一人存活。

赤胆忠心,不畏生死的精神令人感动。

他们或许不是最强的,但绝对是最英勇的。

韩星河唯一记得的只有几个名字。

王大锤,韩立...

铁蛋虽然活着...但...算了...不提了。

有些人活着,只是为了等埋的那一天。

“选上等木料,为他们打造棺木,刻上名字!我将来还要复活他们!”

“陪葬品要尽可能多,钱财,玉器等等,不要吝啬!”

毛阶皱了皱眉:“主公,战死者数万之多,怕是复活不过来吧?”

“而且,陪葬品过多,消耗的...财物...可不少...”

韩星河叹了口气:“复活之事,我尽力!下葬的事一定要大办特办,这些士兵生前不能享福,死后不能寒碜,最好按皇亲贵胄的标准来!”

闻言,毛阶吓的急忙后退,拱手道:“主公!不可妄语!此事传出去...有损...声望!”

“再者...城中...并无多少财物,属下怕是无能为力!”

韩星河好一阵无语,都干反贼了,思想观念还是没转变。

刘誉都没忍住,捂着下巴偷笑不已。

装杯不成,被无情拆穿。

“你这个人,为啥非要这么较真呢!我就是说说而已,你就不能附和两句?”

“财物上满足不到位,那就礼数上,规模上搞得上档次一些!尽力而为嘛,又不是非要一模一样!”

这事让毛阶很头疼。

也就是现在天气冷,不然尸体都放臭了。

韩星河不远万里,从剧阳把士兵的尸体全运了过来。

好几万人,都入棺下葬,还要陪葬品,不是个小项目。

但看着自己主公认真的模样,只好答应。

练兵的事,也不能急于一时。

中陵城城墙不够高,需要整一整,起码十米高度。

9万多人的兵器盔甲,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打造出来。

还需要到附近搜寻铁矿脉,派人长期驻守,一块块的挖掘。

“主公,即将立春,耕种所需的种子,城中也无储备,你得想想办法!”

这个问题,把韩星河都问懵了。

近灵境两年了,从来都是抢了吃,吃完了继续抢。

突然之间被问个这问题,有点猝不及防。

“那个不种行吗?”

毛阶愣了片刻:“可以啊,只是主公需要多备粮草,十万军民还有十五万战马,每天消耗的可不是小数目!”

“之前的存粮已经吃完了!若不是宰杀了不少牛羊,怕是上个月都撑不下来!”

平时天天打仗,也没这么多事。

只要一闲下来,总有一大堆问题。

之前是彭脱,隔三差五就来要东西。

只不过,他的方式比较佛系,丢两句话,转身就跑。

现在是毛阶,不仅是要东西,还算的清清楚楚,毫无商议的余地。

韩星河也说不过他,骂也骂不过,反正要啥东西,必须给准备,否则当场罢工。

“石”是在秦朝和汉朝时作为质量单位使用。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一石为一百二十斤。

这只是汉朝时期的度量衡。

换算成现在的秤来秤一下,大约是60斤左右。

中陵城多数都是士兵,按一天两顿算,一个士兵得吃2斤口粮,一个月吃一石,一年12石。

十万人一年就是120万石粮食。

一匹成年马,干草,精料,算下来一天得吃10-15斤,一周就是1石,一个月4石,一年就是50石粮草饲料。

夏秋两季度可以在野外吃,也就是可以少一半的预算。

折中下来,一匹战马,一年需要25石粮草。

十五万匹战马,一年总消耗375石。

这个数字,有些恐怖。

马上就立春了,战马饲料可以缓一缓。

粮食就麻烦了,总计下来,每个月至少要准备10万石。

黄巾起义之前,朝廷也有控物价。

随着天灾爆发,各地战争不断,物价飞涨,尤其是粮草价格,涨了好多倍。

糙米一石大概只要300-500钱,大麦大豆500-800钱一石,精米和优质小米等一石800-1000钱。

也就是说,按最便宜的计算,一个月买粮食就要1万两黄金。

十万人的工资,人均500铜一个月,也要五千两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