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北京刘家窑结缘《北京文学》(1 / 3)

楚成阳北漂 河子文艺 1768 字 4个月前

北漂

文/楚成阳

第十五章北京刘家窑结缘《北京文学》

在现实生活里,我用艺术咏唱自然和灵魂,没有和谁争执,也不盲目崇拜谁。自然和人类的故事,你怎么书写?一种红色信仰,人民的幸福,劳动最光荣!

所谓的大家风范,就在于你是不是人民的代言,庄稼地里的汗水表演,而不是鬼哭狼嚎仙神传奇。

2010年夏天,我和同村的老程一起去北京某市政公司务工体验最基层的劳动。

同行的还有我们同乡镇的50个民工,小毛就是其中的一位。

小毛和我同村同一个队,又是同龄,还有共同的业余爱好,就是读书和写作。

工作之余,我们时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和写作心得。

小毛比我小一岁,属猴,个子高高的大嘴巴子高鼻梁,爱说爱笑。

一有时间,我们就结伴去转悠转悠,最常去的就是公园和报刊亭。

去公园是为了清静,可以消除工作的紧张和疲劳。

去报刊亭是为了购买一些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和杂志,补给灵魂深处的红色精神。

在北京刘家窑,我们的宿舍是公司老板租赁的一家旅社。

旅社的住宿条件也不错,不太好也不孬,但是环境还是可以的,比工地上的民工宿舍好得多。

我被分配的工作是长夜班,负责为我们值夜班的民工上下班开门。

我坐在防盗门门内,有门铃声呼叫时才去开门。工作轻松愉快,有时间看手机写日志。

这个门卫工作很是适合我,今年的北漂真的很不错!

这是一个周六,月朗星稀灯火通明,微风徐徐。

22点30分,门铃声响了。

我去开门,两个男人把在红星旅社居住的服务生张燕送到门口之后他们就转身匆匆离开……

张燕已喝得醉醺醺的,体态福胖皮肤洁白的张燕左歪右斜而一屁股蹲在我的马扎椅子里。

二百多斤的身体把我的椅子蹲成了两半,呜呼!搞笑搞笑!

这家旅社是私人旅社,这里不仅居住着我们民工,还有在酒吧等娱乐场所做酒陪的服务生。

我把这位服务生送到了她的宿舍后,有点冷丝丝的感觉,无所适从回到自己的岗位……

在北京刘家窑,有一种质感良心,做好本职工作之余,我去做好自己的手头、脚下和心里,读书写作是我的本分,打工体验生活是为艺术之路书写熔炼,好诗好文好歌,都是从最基层的劳动中结晶而出。

白天休息好之后,我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报刊亭。

报刊亭里,我看到了一本白皮杂志,镀金图案纪念《北京文学》创刊60周年特别专刊,这是《北京文学》2010年第9期——

这期纪念特刊,不但匠心独运精心设计,而且增加到200页,定价不变,为广大读者献上了一份名家云集、内容大气的生日礼物。

本期打破常规栏目编排惯例,隆重推出“特别献礼”“特别推荐”两个重量级栏目。“特别献礼”汇集了当今五位知名作家的力作,篇篇精彩。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的短篇新作《春风夜》显示出作者观察生活、摹写人性的深厚细腻的功力。著名作家石钟山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中篇小说《细菌》,依然跃动着《激情燃烧的岁月》般的激情。在文坛素有“短篇王”之称的刘庆邦的短篇小说《丹青索》涉足绘画,显示了他创新题材的艺术努力。以满清皇族系列小说知名的作家叶广芩的中篇小说《拾玉镯》,以及被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看好的山西作家曹乃谦的中篇新作《雀跃校场》,也都有不凡的表现。本期头条“特别推荐”栏目推出了当红美女作家崔曼莉的中篇职场力作《求职游戏》,该作是近年来涌现的难得一见的职场力作。

看到这期《北京文学》特刊,我有一种兴奋感,这是本刊的心意,也是艺术之路的探索,看好这期杂志,我就掏钱买下。

从此,与《北京文学》结下了情缘。

说到《北京文学》,我在日记中记下了我和她的深爱,爱浓泥土情暖故乡——

●我和《北京文学》的故事

2021年6月26日,我从微信朋友圈得到《北京文学》征稿的消息,勾起我难忘的回忆,和《北京文学》交往是从2004年我组建自由撰稿工作室时开始的。

记得我们工作室征订了两份报纸《文艺报》和《中国摄影报》,三份杂志《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和《北京文学》。

印象最深的是《北京文学》,他关注最基层的作者,作者可以通过电话跟编辑沟通,编辑给作者点评文稿并指出不足提出修改意见。读者热线火热《北京文学》,泥土芳香,接地气芳草心。

伴读学习和写作投稿同时进行,是青春的梦想召唤着我,是现实的生活温暖着我,一个农民的儿子,知道父辈缺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