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歧视(1 / 3)

不再仰望 夏刀子 2179 字 4个月前

20

期中考试转眼就到。

成绩公布,有两个人语文数学都是满分,并列全班第一。

一个是杨佳玮,大家毫不意外,所有人都觉得理应如此。而另一个,竟然是林多夕。

当张老师念到林多夕名字的时候,全班沸腾了。

听到“哇”声一片,韩笑掏了掏耳朵,一脸的难以置信,“乡巴佬还能考第一?这怎么可能?”

下课后,林多夕被叫到老师办公室。

张老师问:“林多夕,你考试的时候是坐杨佳玮后面吧?有看到她的卷子么?”

林多夕没听懂,小心翼翼地问:“……什么?”

张老师摆摆手说:“哦,没事了,你回教室吧。”

放学后,林多夕跟小琴提到的时候还满头雾水,小琴直接赏了她一个脑瓜崩。

“傻呀你?老师的意思是,你考试是不是抄了杨佳玮的?这摆明了是怀疑你——哼,肯定又是那只小母鸡告的状,她向来只许自己放火,不许别人点灯。”

林多夕这才后知后觉地懂了,一种羞耻感涌到脸上。

“哼,狗眼看人低,你期末再考个双百,看他们服不服!”小琴给林多夕打气。

小琴这次数学考了100,语文考了96,全班第三。她对自己的名次无所谓,但是对于老师的怀疑,她似乎比林多夕还生气,恨不得把地面跺出个坑来。林多夕郑重地点了点头。

“哼,不理他们了,我带你玩弹珠去。”

小琴最近得了几枚彩色的玻璃珠,每天跟班里和邻居的男生们比赛。

他们在地上挖个洞,看谁弹得准、进得快。小琴打弹珠一向快狠准,男生们都比不过,眼看大家垂头丧气不愿意玩了,她就开始采取慢动作,围着洞口擦肩而过,死活进不去,等到对方以为反败为胜,离洞口只差一步的时候,她会绝地反击,把对手的珠子一下子弹出老远。

小琴像个天生的玩家,什么东西看一遍就会,不像林多夕,总是慢吞吞什么都不敢尝试。小琴玩的时候,林多夕总站在一边默默陪同,透过小琴,她偶尔幻想另一个自己,也像小琴这样生龙活虎,神采奕奕。

更多的时候,林多夕就像个书呆子,除了发呆,就是学习——好在学习不负有心人,等到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她和杨佳玮又双双拿了满分。

这次张老师没有再追问,只拿着她和佳玮的卷子,对比着看了一遍又一遍。

班里的嘲笑声消失殆尽,没有人再笑她是乡巴佬,也没有人喊她“超生游击队”。班里的同学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有两个孩子的是少数,而生三个的凤毛麟角——偏偏她就占了一个名额,被嘲笑至今。

她第一次感到学习带来的乐趣,并不是因为知识的魅力,而是它带来了尊严和自信——她终于敢说话、敢大笑了。

21

林多夕在家度过了第一个春节。

往年的春节,外婆会做几个凉菜、两个肉菜——其中一个是腊肉,为了下饭,腊肉腌制得和盐一样咸,吃到年底才能吃完。不管是新鲜的猪肉,还是腌过的咸肉,绝大部分留给上门的客人,有时候是肉片煮面条,有时候是猪肉白菜饺子,林多夕只能在一旁眼馋。

李春华的习惯恰恰和外婆相反。最好的肉,她都留给自家人吃,剩下的边边角角才留给客人。李春华平时很抠门,可是除夕晚上,她一口气做了十个菜,其中七个是肉菜。

李春华出生在饥荒年代,小时候瘦得皮包骨,长大之后以胖为美,认为胖是健康、强壮、富态。因此,她最喜欢用肥肉或者肥厚的猪肘子炖汤,厚厚的油汤她能一口焖,说这样能让奶水充沛,把自己和儿子喂得又白又胖。

林多夕以为她最爱吃的是肥肉,可是除夕夜,她却抱着鱼头啃得津津有味,连鱼刺都恨不得舔上几口,这才知道李春华最爱的其实是鱼。

李春华做了两条鱼:一条胖头鱼炖火锅,吃得连汤汁都不剩;一条鳊鱼做的“听话鱼”,只能看不能动,说这样才能“年年有余”。

幸好林多夕不爱吃鱼,只爱红烧肉。她和李春华一样,从小在外婆家,连油花都少见,所以一看到肥肉,像饿狼一样眼冒绿光,这让丁点肥肉都不沾的盼盼十分鄙夷。

不过盼盼再也不敢耻笑了。林多夕期中期末都考了双百,而盼盼语文考了89分,数学才考了68分,这让李春华焦虑不安,生怕影响下一年的小升初。

大年初一,李春华一大早就押着老林和盼盼,去给盼盼的班主任家里拜年,顺带着送大礼包。他们在老师家坐了片刻就回来了,正好赶上来家里拜年的小姨和舅舅两家人。

而老林这边的亲戚一个都没来。听盼盼说,爷爷奶奶生了七个子女,其中两个在外地,五个在镇上,李春华和奶奶、两个姑姑、三个婶婶都吵翻了,分家以后,老死不相往来。老林趁李春华打麻将的时候,单枪匹马溜出去拜了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