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沈家村(1 / 2)

沈家村位于大越朝偏北部的东林府,长平县,青山镇,青山镇由大青山得名,下辖六个村都是在大青山附近。

青山镇的另一面是一条大河,大河直通锦安府和兴安府。青山镇的位置就在三府交汇处,属于重要的水路中转处。所以青山镇比一般的小县城还要繁荣一些。

沈家村离大青山最近,背靠大青山,西边是条河。距离青山镇有不到二十里。沈家村只有沈家族人,没有外姓人,家族里也比较团结。

依山傍水的,村里的生活大部分都还过得去。村里壮劳力经常去镇子上打零工补贴家用,也去码头搬搬货赚钱。

沈家村不算是很大,共有五十多户,七百多人。沈家现任族长就是沈老太的亲堂哥。沈老太现在四十五岁,在族里辈分是很高的。

这因为沈老太的爹当时就是家里的老小,年轻时候出去游历过,还学了些拳脚功夫。后来在一户富商家里做护卫。

那时候也是年景不好,富商家被土匪盯上了,把富商一家洗劫一空还不算,更是杀人灭口。

也是俩人命大,老爷子被土匪打伤晕过去了,老太太也是混乱中后背被砍了一刀,随后是丫鬟,婆子的被砍杀倒在她身上砸晕过去的!

后来老太太是被老爷子从死人堆里扒拉出来的。也是那个时候老太太的身体就一直不好了。

老太太一大家子人都死了,也没地方去,两个人朝夕相处也就有了感情,养好伤以后就跟着老爷子回到了沈家村。

老爷子成亲时候都二十六七岁了,所以沈老太跟她的堂哥们年纪差很多,现在的族长都六十多岁了重孙子都会跑了。

老沈家就在村子最东头,紧挨着大青山了。由于沈老太的爹会武功,也擅长打猎,所以回来安家的时候,就在村里最偏僻的山脚边落户了,也方便老爷子从山上划拉东西回家。沈老太的的娘是个特别温柔和善的女人,还是识字的。

老两口的感情也特别好。唯一不好的就是沈老太的娘身子太弱,生下沈老太以后一直都病歪歪,也就在没有别的孩子了,沈老头的家底和平时打猎赚的钱,也基本上都给老伴养身子了。

沈老太名叫沈婉清。家里就她一个孩子,她娘身体又不好。沈老太从小就帮着她娘打理家务,性子也是特别爽利的。

她娘也是教过她认字的。她还跟着她爹学过武,就是练得勉勉强强的,可以当锻炼身体了。

后来直到沈长平逃荒到沈家村,沈老爷子看沈长平人不错,还有手艺,就把闺女嫁给沈长平了。俩人也是成亲没多久就有了老大沈大江。沈大江出生以后,沈老太的娘,身体也是实在熬不住了,就是去世了。

沈家三个兄弟小时候都是跟着爷爷满山跑打猎长大的,也跟着学了点粗浅的拳脚功夫,只有老四当时还小,也不喜欢练武才没学。

沈老爷子在老伴儿去世后,人也就消沉了,也没有过再娶的想法。老爷子对对老伴儿感情太深,慢慢的身体也就不怎么好了。在沈大江生下长子以后,老爷子给取名青山。还没等沈青山满月,老爷子就没了~

沈老头是个木匠,也是老沈家当初的家传手艺,只不过那时候沈老头年岁不大,有些学的不太精通。但是打日常用具的手艺还是很不错的。打出来的物件,在附近村子里和镇上的普通老百姓家里,还是很受欢迎的。

沈家哥三个也都从小就学木工活了。只不过是沈老大木匠活做的一般,练武也一般。

就沈老二木工活做的青出于蓝。沈老三呢?就别提一般了,也就比普通人做出来的好一点。用沈老头的话就是“你就帮着搬搬抬抬就行了,可别祸害我的木头!”

沈老三是那种特别擅长习武的,把沈老爷子一身本事都学会了,还练的更好。

到沈老四这里就是对习武和木匠都不感兴趣,从小就喜欢读书。老两口一合计,既然感兴趣就试试吧,一咬牙就送沈老四去读书了。

沈老四也确实争气,十六岁的时候考上了秀才。考中秀才以后,还认识了县丞家的小儿子,俩人十分投缘。来往就多了起来。县丞一看沈老四也特别喜欢。就把自己的二女儿蔡敏㛢嫁给他了。

沈老四长的不是读书人那种文弱的样子,相反是高高大大的那种,浓眉大眼的很英气的类型,应该说老沈家人都是高高大大,浓眉大眼的类型,五官都很耐看的,因为沈老太的娘就是个美人,沈老太长的也好看。

沈老四成亲以后就在青山镇上安了家。在镇上的青山书院做夫子。现在的青山,和青正也在青山书院读书。

沈家孩子到年纪都是在家里启蒙识字的。毕竟家里老头,老太太,和三兄弟都是识字的,只不过也就能达到会认会写的阶段。青水不喜欢读书喜欢木工活。青方喜欢练武打猎。

也实在是读书太贵,家里供不起这么多娃娃。一个人的束脩一年就要五两银子,笔墨纸砚的花费更贵。

青松也是到了上书院的年纪,但是一下子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