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山啊,你家发财了?(1 / 2)

沈大山回到沈家村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在外面忙活着活计。村口一棵大槐树下边还有好几个老太太在闲聊。

呦,大山啊,你家发财了,买这多东西回来。嘴碎的李婆子喊道。

刘婆子也接着说到:可不是呢,平时你家都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这回咋这么大方啊?

沈大山笑着答到:婶子大娘们在这唠嗑呢?我这也没买什么,天冷了,给家里孩子们添点棉衣。大娘们唠着,我这先回家了。

说完也不等婆子们的议论纷纷,领着牛车往家里走去。

牛车停到老沈家门口,沈老头就带着两个儿子迎了出来。

沈大山说到:大哥,二哥,快卸车,把东西拿屋里去。

沈老头也对赶牛车的大汉说到:小哥进屋喝口水歇歇脚。

赶车的大汉笑着挠了挠头,说到:哎,谢谢大叔了,还真有点渴了,就跟大叔讨口水。

沈老头热情的招呼着:别客气,快进屋。

众人拿着东西走进堂屋,沈老太刚出来,看见这一大堆东西,忙说到:老三,你咋买这多东西?

娘,这是老四让买的。老四说今年收成不太好,天还比往年都冷,让我多买点,镇上粮食和布匹棉花都涨价了。

这时候赶车的大汉也附和到:婶子,粮食真涨价了,都在传北戎那边遭灾了,今年边境可能都不太平,现在都在屯粮食呢,说是明天还得涨价。

随后喝完手里的水到:谢谢叔和婶子了,我就不多待了,这两天买粮的多,我还能多跑几趟,这粮食越来越贵,冬天不好过啊。

沈大山给大汉结完账把友人送出门。

回到屋里沈老太着急的问到:老三,粮食真涨价了?

沈大山说到:娘,真涨价了,糙米和粗面都涨了一文钱,昨天还没涨呢!

老四说了,今年天冷的早,咱们附近都影响收成了。北戎那边更冷了,听说他们牛马羊都快没草过冬了。

对了,老四还说,今年天冷的早,书院也快休沐了,到时候带着孩子回来住一阵呢!

沈老太听到老儿子要回来,就开心到:回来住啊,那可好,我得先把屋子给拾掇出来,别到时候抓瞎。

你着啥急,老四还有好多天才回来呢。咱先说这粮食涨价的事。今年村里可都粮食不多,别人家还都交粮税呢,估计没几家够吃的。再加上今年天还特别冷,都不好过啊。沈老头说着。

沈老太一听这话也反应过来了,没粮食可是要命的大事,对沈大山说到,老三,你赶紧去你族长大伯那,跟你大伯说一声,不管咋说也得知会一下村里人。

沈大山听到就说,娘,我这就去。就开门出去了。沈老大和沈老二也出去做活计去了。

屋里的沈老太看着炕上成堆的布匹和棉花说到:这老三个败家子,买这么多干嘛?说着就上手整理着布匹。

你也别说老三了,买都买来了,你给几房都分分。今年天冷,冬天不好过,棉衣棉被厚实点也少遭点罪。对了,老四家你也给备一份。

还有粮食,小十一拿出来那米和面可不一般,镇上卖的我看都没有那么好,吃的时候你可注意着点。

沈老太白了老头一眼说着:你当我眼瞎啊,掺着粗面吃我都不敢多放。还有那一大条猪肉呢,得有十多斤,还挺肥的,我一会就腌上,够吃好大一阵子了。

你也别都腌上,晚上做点吧,刚秋收完,孩子们也都累够呛,补补吧。

沈老太也点点头,也行,那炖二斤补补,说完就出去喊三个媳妇过来分布匹。

妯娌几个都来到主屋,杨氏还抱着沈灵安。

沈老太说到:你们一人挑两匹布,再拿十斤棉花,抓紧给孩子们的棉衣都做出来,今年天冷,别舍不得,厚点做着,剩下的做被子,不够的再过来取,咱家孩子们的棉衣都短不少了。

想了想又说到:丑话我说到前头,今年天冷日子都不好过,老四可是说了,北戎都遭灾了,现在粮食和布匹棉花都涨价了。

咱家有老四是秀才,不用交粮税,粮都不够吃。更不用说旁人家了。

你们明天都回娘家一趟,把粮食涨价的事跟娘家交代一下。买不买粮的就让你们娘家自己决定。

还有咱家买的这些粮,还有布匹棉花也是掏空了家底了。

娃们也都等着穿的。你们要是打算往娘家划拉的,就好好想想,冷起来遭罪的是你们自己的娃。

钱氏忙说道:娘放心,那我明早就回去一趟。

严氏却不自然的笑说着:娘,我不拿棉花和布,说着还搓着手。

沈老太看了严氏一眼,说到:老二媳妇,你那娘家我不说你也知道都啥样人,当初你是咋来到我老沈家的我就不说了。

这么多年了,你娘家扒着你吸血,小三跟小四都跟着遭罪,你这当娘的不知道心疼自家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