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推动,玄学院设立(2 / 4)

越多的网友开始关注这件事情。

有人统计了今年的招生数据,发现不仅是全国前10的名校新生名额全部招满,而且一些往年较为冷门的专业也出现了爆满的情况。

有心的网友经过一番统计后发现,今年是唯一一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一年。

往年虽然也有名校新生名额全部招满的情况,但那只是个别年份,并不是常态。

这种现象的出现,给那些曾经为进名校挤破头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而对于那些校方高层来说,他们自然是非常担心的。

因为他们知道,这种“爆冷”现象也意味着鱼龙混杂,他们深知站得越高摔得越狠的道理,因此也知道一旦学校名誉受损,那将会是巨大的损失。

不过,对于这些家庭来说,他们现在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他们所追求的目标已经实现了,那就是让自己的孩子进入了一所心仪已久的名校。

民众总是会站在民众角度上去思考问题的,这也让其他城市中的人们开始更加迫切的希望民俗神话史的课程,能够普及到他们的城市中去。

他们看不到这堂课增设背后的用意,但他们却能看到该课程增设后所能享受到的福利。

正如佛家经文中所阐述的那样,肉眼凡胎,见前不见后,见明不见暗,见近不见远。

人们往往只会执着于表面,难以看透表面背后所隐藏的秘密。

不过那又怎样呢,一切都在按照赵启最先设定的计划进行着。

民族神话史的课程已经得到了全国民众的认可,那么接下来也是时候将这堂课推广到全国了。

……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教授的授课接近了尾声。

学生们纷纷离开教室,回到各自的宿舍。他们热烈地讨论着刚刚听到的故事,每个民俗,每个神话,每个文化的传说,仿佛都变得生动而真实。

“你觉得这些神话真的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吗?”一位同学疑惑地问道。

“至少,这些神话不应该被轻易地忽视或嘲笑。”

教授回答说:

“它们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连接我们与祖先的桥梁。

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我们的文化根源。”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钦天监的院士们以教授的身份,开始着手将这门课程推广到全国。

他们与各地的大学和博物馆合作,创建了一个全国性的在线教育平台,让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到这些珍贵的民俗神话。

这个平台不仅提供了视频和文字资料,还邀请了各地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在线讲座,分享他们对于民俗神话的研究和理解。

这些内容不仅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文化根源,还促进了不同民俗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在推广的过程中,院士们也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和研究方向。

他们开始带领学生们进行田野调查,收集各地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

这些调查不仅帮助了他们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还为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门课程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族神话,开始珍视这些古老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成为了连接现代人与祖先的桥梁,还成为了连接不同民族之间的纽带。

眼见时机成熟,各地教育司纷纷收到了龙俊教育司的一纸文件,特地将民俗神话史的课程推广到了各个校园之中。

经过几年时间,在三城郡的调整,如今民俗神话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

用讲神话的语气去阐述一个一个事实,逐渐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一个新世界,这就是赵启从始至终的目的。

校园内的课间操变成了暗和阴阳五行之道的古老气功身法,除此之外,各个学校还特地安排出了半个小时左右,来给学生们禅坐冥想的时间。

民俗神话史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认可,这堂课也开始与其他课程进行结合。

由于这新一批教师,绝大部分都是从民俗神话史这堂专业毕业的专科教师,所以他们也开始参与教案的修订,在其他科目中也潜移默化地加入民俗神话史的内容。

原本历史课上只会单纯的讲王莽篡汉,但现在也会去结合民俗神话史的内容,这说明王莽与刘秀之间的前因后果。

“同学们,王莽登基虽是天意,但却未得天地相助。

所谓龙不侍莽,传言他神通广大,天不辅佐地辅佐。

因此王莽在位十八年,虽然一滴雨都没下,但所有的井水河水都是满满当当的。

最著名的就是王莽当时传旨,说井水河水灌不到的,叫露水一夜塌四指。

果然人们到旱地里一扒,地面正好被露水塌了四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