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1 / 6)

第84章

李德贤闻此言,面上流露出苦笑,那笑中满载着无奈与自嘲。他娓娓道来:“我麾下的兵士们,每日辛勤劳作,从晨曦微露至暮色四合归家之时,早已疲惫不堪,身心如被抽丝剥茧般空洞无力。在这种状态下,他们哪还有闲情逸致去留意这些看似琐碎细微的变化呢?直至今日,在我们深入追问之下,真相才像破晓时分的阳光,逐渐显现出来。然而,倘若我们对此视而不见,听凭那些僧侣们恣意妄为,坊内的风气将会日渐糜烂,民生也将深受其害。老林你此刻倒是显得从容淡定,不知是否已有了深思熟虑的应对之策?”

李德贤目光如炬,捕捉到林小风面容上掠过的一抹倦怠之色,心中不由得一阵焦急,语气中夹杂着无法掩饰的焦躁:“林公怎能在这样危急万分之际仍能稳坐泰山?莫非胸中已然藏有应对这场风波的锦囊妙计?”林小风闻此言,并未显现出丝毫愠怒,而是悠然地摆了摆手,示意李德贤不必过于紧张。他的眼神深邃得如同一口古老的井,那里面藏着岁月沉淀下的智慧和从容,他以反问回应李德贤的质疑:“殿下是否已心有所悟,揣有一份足以扭转局势的良策呢?若如此,不妨先予我等分享一番。”

李德贤听罢,眉宇间顿时拧成了一道深深的川字纹,言语里透露出沉吟与迟疑交织的情绪:“臣下确实有一策,只是其最终成效尚属未知。本意欲在坊市各个布告栏处张贴极具震撼力的劝诫文书,并配以那些口齿伶俐、通晓人情世故的解说者,他们将身披阳光,踏遍街头巷尾,用声情并茂的方式揭示这股日益炽热的学佛风潮背后所潜藏的时间无尽流逝以及金银如流水般的巨大浪费。同时,调动城中数千名训练有素、勇猛精进的环保队官兵,让他们也加入到这场舆论宣传的大潮之中,共同汇聚成一股撼动人心的社会力量。此外,还可请马老三等一干在民间具有极高影响力的街头人物时常出没于白马庙周边,他们的言行举止,每一次不经意间的举手投足,都将不动声色地传达我们的意愿与主张。此所谓三箭齐发,林公,您看这样的策略是否有望化解当前的困局?”

林小风听完李德贤的计策,舌尖在口腔里发出轻微却深沉的咂巴声,他的脑袋摆动得犹如一面急速敲击的拨浪鼓,那其中蕴含的并非轻率的否定,而是浸润着现实主义冷静与洞察力的思索:“李兄你所提出的这番策略,在下看来,恐怕难以达到预期中的效果啊。我们这些人,如何能同那些在洗脑术上修炼得炉火纯青、个个都堪称人心操控高手的佛门中人正面较量呢?他们不仅精通佛法,更是擅长以法理化育人心,而马老三那伙人的手段,若是用来对付寺庙,恐怕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如烈火烹油,掀起一场无谓的混战。到那时,我们只怕要自吞苦果,悔之晚矣。”

李德贤闻听此言,脸色略显沉重,他那一声悠长的叹息,就像深夜时分穿透空旷大堂的寒风,直抵每个人内心最隐蔽的角落,冰冷而犀利:“既然如此,林兄弟可否另辟蹊径,提出更为妥当的对策呢?毕竟,我们若随意动手伤人,不仅会让官府的威严荡然无存,而且百姓本就对官府心存敬畏,一旦处理不当,造成不必要的纷争和误解,那么日后各类矛盾纠纷只会更加复杂难解,想要妥善治理,怕是难上加难了。”

林小风的嘴角,犹如寒冰初融的溪水悄然上扬,一抹淡然且深沉的微笑在他那古铜色的脸庞上悠然绽放,这微笑如同冬日里破冰而出的一缕暖阳,温润而有力地穿透了李德贤殿下那满含忧虑的眼神。他的面容在微笑中焕发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仿佛在告诉李德贤:眼前之事,不过只是几僧人之举动,实在不必过于挂怀,更无需忧心忡忡,如负重石。

“今日臣便要为殿下剖析此事,”林小风的话语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岁月磨砺的磐石,坚实且沉稳,“那寺庙所行之道,无非是引诱世人步入迷途,欲破解这重重迷雾,寻常道理的劝诫犹如隔着厚靴挠痒,难以触及问题的核心所在。唯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借他们所谓的‘魔法’对抗魔法,才能真正将百姓从困苦与迷惑之中解救出来。这独立思考、听人劝诫的力量,实乃潜藏在每个百姓内心深处的觉悟火种,一旦觉醒,断然不会轻易让自家辛辛苦苦积累的一分一毫财物落入他人之手。”

李德贤闻此言,眉头紧锁,犹如浓墨泼洒于宣纸之上,形成一幅纠结的画卷。他面庞上的困惑之情浓厚得仿佛能见雾气笼罩湖面,声音中带着深深的疑虑和探寻:“这你口中的‘魔法’,究竟是何方神圣?”

林小风闻此问,眼神瞬间亮起一道智慧的火花,宛如星辰闪烁在深夜的天幕之下。他缓声道:“这‘魔法’,便是世间常言的妖术,是异域蛮夷们对于那些超乎常理力量的一种称谓。”这一席话语,恰似一把锋利而又神秘的手,轻轻揭开覆盖在真相表面的层层帷幕,使得一切逐渐清晰起来。

李德贤闻听此言,脸色如同浸染在初冬寒霜中的柿子皮,苦涩之色愈发深重,仿佛刚刚咬破一颗尚未成熟的梅子,酸涩的滋味在他的喉头打转。他沉吟道:“伱的意思是要我们亦设立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