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第164章(1 / 11)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商人的力量,我曾一直忽视。多亏你屡次进谏,力推改革,才让这股力量得以显现。”他转过头,目光灼灼地看着林小风,“我打算在断天府推行王坪县的治理方法,并设立专管商业的机构。你觉得如何?”

林小风放下酒杯,神色认真地回答:“陛下想在断天府推广放宽商业的政策,我自然全力支持。其实,我最初便有此意,只是朝中阻力重重。如今看来,时机已然成熟。”他微微一笑,“至于新设官署之事,我以为不必操之过急。初时,应让百姓自由发展,我们过早干预,反而会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若陛下真有意设立新机构,也应以约束官府为主,而非百姓。”他沉吟片刻,“或者,我们可以考虑派遣锦衣卫至地方官府,依照王坪县之法,从旁协助。”

“既然陛下已下定决心改革,为何不直接向众大臣言明?”林小风试探着问。

靖江帝不置可否地笑了笑:“此事还需回朝后正式商议。”他话锋一转,“说到锦衣卫,你闲居这么久,有何感想?”

林小风伸了个懒腰,眼中带着几分醉意:“说实话,这身子骨倒是舒坦了不少。”他打趣道。

靖江帝哼了一声,淡淡地说:“当初我请你从阳曲县来,你连官都不想做,现在还是一点都没变,你就那么不愿意做官吗?”

林小风闻言,心中一凛,知道自己有些失言。但他并不慌张,与靖江帝多年的相处,加上两人之间的亲情纽带,让他能保持镇定。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恕我直言,做官与否,对我而言并非关键。权力和财富,我视如浮云。此生所求,无非是对得起自己的心。”

“哦?”靖江帝眉头微挑,“那怎样才算对得起自己的心呢?”

林小风微微醺醉地看着楼下的人流,眼中流露出深深的回忆:“陛下看看这些小民,他们的生活看似平静,但实则脆弱不堪。”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情感,“他们没有权势和地位,整日奔波劳累,却常常受到欺凌。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亲人老去、病痛缠身,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助和痛苦,我深有体会。”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着靖江帝,“我做官能影响一方百姓的生活,不做官也能尽我所能帮助他们。这样,我便心满意足了。这便是我所谓的对得起自己的心。”

靖江帝听着林小风的一席话,心中既感欣慰又暗自心惊。这个十多岁的少年竟然有如此深刻的感悟!他真是个神童中的神童!他不禁问道:“既然都是为了造福百姓,那你为什么不选择在官场奋力晋升呢?你有宰相的才能,用你的能力造福天下,岂不是更加圆满?”

林小风又喝了口酒,微笑着说:“我只是个普通人,普通人都有点懒,随遇而安就好。现在我已经成家立业,能不用天天往外跑也挺好的。”他的话虽然带着几分玩笑,但语气中却透露出一种淡然和超脱。

靖江帝刚想发怒,骂这个没出息的女婿,突然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紧接着,绚烂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铁树银花般的火花点亮了夜空。伴随着响声,街边的百姓也纷纷驻足观看,欢呼声和爆炸声此起彼伏。原来还在酒桌上推杯换盏的大臣们也纷纷起身走到栏杆边凭栏观赏这盛放的烟花,美不胜收。

靖江帝也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对赵中展说:“你家的这场烟花是怎么回事?是你专门为我准备的吗?”赵中展看了一眼林小风,然后回答:“陛下,我很惭愧,我并没有想到专门为您准备烟花。这场烟花是县里固定时间会燃放的,只不过今晚恰巧赶上了。”

“哦?”靖江帝来了兴趣,“县里固定时间燃放烟花是有什么说法吗?”赵中展解释道:“回陛下,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法。每个月都会放上一两场烟花,只是考虑到城中百姓不辞辛劳终日忙碌,而县里财政又有赢余,便收购一些烟花公开燃放让全城百姓都能欣赏到这份美丽。”

林小风也补充道:“陛下我认为这笔钱花得值啊!百姓们本来就没什么钱买不起多少烟花。官府买烟花来放也花不了多少钱百姓看了还高兴。这种精神上的力量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啊!我相信第二天他们干活的时候就会有个好心情就会更加卖力了!”大臣们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这一提议。

靖江帝深知行军布阵要松弛有度之道而且买些烟花也花费不了多少银两。于是他欣慰地说道:“蔡爱卿你想得如此周到难怪能把王坪县治理得这么好!看来我把你调到断天府还真是委屈了你的才能啊!”赵中展听到靖江帝的夸赞心中暗自欣喜不已!多亏了林大人的指点啊!这一招果然奏效了!“陛下过奖了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努力提升呢!”他谦虚地回应道。

在烟花的映衬下众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的笑容。这场盛宴也逐渐接近尾声了。

林小风隔着门,耳朵紧贴着木门,试图从声音中判断出外面的来者何人。他听到外面有人清晰地说道:“下官武胜广,想见林大人。”林小风的眉头微皱,然后又迅速舒展开来,他立刻起身,打开门迎接这位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