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九鱼佩的传说(1 / 2)

朱祥忽然福至心灵:“您说的这个我好像听过,据说这玉佩本是当今圣上赐给妃子的,后来妃子死了。莫非陛下这是顾念旧情?”

“顾念不顾念的,反正这不着调的差事如今落在咱们身上了,是真是假也要去查个所以然。”赵澈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黑云滚滚,似有雷雨欲来。

这两年,各方势力愈发蠢蠢欲动,连这十几年前宫廷纷争中存留的物件都能引得争夺。

太子如今越发不好,宫外传言不断,宫里那位也坐不住了,这九鱼佩和它背后隐藏的人和事怕要重新被翻出来。只是宫闱秘事,又如何查的清道得明,一个不小心那可是掉脑袋的,偏这头疼的差事落在了大理寺头上。

他转头问去:“那个叫杜鹃的乐妓呢,可有追查到?”

朱祥立马回禀:“大人,那人躲避追踪的手段了得,官府的人至今没什么收获。不过……追风阁那边已经找到了人。”

“让他们小心跟着,别打草惊蛇,还指望这条小虾米钓出大鱼呢。”

“是,那杜鹃的祖籍也查到了,是宁州。”

“宁州……”他暗地里查到,那位与九鱼佩传说有关的宫中老人,最后落脚处似乎就是宁州,“看来这趟非去不可了。”

朱祥眉头皱成了疙瘩:“大人,此去宁州,若是遇着那位……”

那可真是个难缠的主儿,他家大人见一次就得脱层皮,偏偏又打不得杀不得,唉,一提宁州他都替大人头疼。

赵澈眉峰跳了跳,似乎想起了某些不太美好的回忆,半晌,方道:“便宜行事,能躲多久躲多久。”

“是。”

檀木盒子随手一递,朱祥赶忙恭敬地接住,就听赵澈吩咐:“贴身带着,安排人手明日出发。”

答应了声,再抬头,就见少卿大人步态悠闲的走了,半点看不出刚接了个烫手山芋。

他家大人视宝物如粪土,他可没这副熊心豹子胆,珍而重之的把盒子塞进衣袍里贴身放着,才松口气儿。

“怎么着?这是有收获?”一副阴阳怪调的嗓音响起,右侧肩头随着被大力拍了一下。

朱祥揉揉酸麻的肩膀,没好气:“周大牙,你就不能下手轻点儿?”

来人嘬了嘬有点外呲的大白门牙,上去勾肩搭背:“瞧你小子柔弱的!快说正事儿,咱少卿大人接的那个御品失窃案怎么样了?董锡交代了没有?贼人抓到了吗?”

“没有!”朱祥推开他在肩膀上晃荡的爪子,“还得出趟外差。”

“出差?”又两个脑袋凑上前,一个满脸横肉高大威猛,一个面容白皙貌似书生,脸上却都闪着兴奋的光芒。

朱祥翻个白眼,他家大人这都挑了些什么人?一个个不着四六,不关心公务只想着出去浪!也不知道带这几个去宁州行不行。看在同僚一场的份上他还是给这几个提点了句:“这回的活儿可不好干,是追查九鱼佩。”

“九鱼佩,那玩意儿就这么重要?还得咱家英明神武的少卿大人亲自去?”众人凑到前面一副八卦的样子,他们家大人才名远播,一般案子可用不着他出手。

“这事儿问我啊!小爷可是人送外号大理寺百晓生。”大牙摆开了要说评书的架势,“这事儿要从高祖时候说起,话说建康末年,诸侯叛乱,狼烟四起,民不聊生……”

“停!”朱祥一把捂住了他的嘴,“捡重点,咱们还急着回去收拾行李呢,没空听你说书。”都扯到他爷爷的爷爷那辈了,得什么时候才能说到现在!

“行行行,暴躁!”大牙嗔他一眼,“简单说就是,九鱼佩的传闻由来已久,据说高祖当年得奇人赠予九鱼佩,后来高祖清君侧、平诸侯,建立咱天华王朝,便视此玉佩为吉祥之物,历来都是传给太子。可十几年前,此物突然消失了,你们可知为何?”

“……卖关子出门掉钱袋。”

“去!至于这么恶毒,我讲不就完了。”大牙继续,“这可是涉及一桩宫闱秘闻!当年,皇后尚未诞下太子,有位宠贯后宫的淑妃娘娘,生下了陛下第一位皇子。皇帝大悦,皇长子刚满周岁就被封为亲王,并赐下九鱼佩。正在众人猜测这是要将其立为太子之时,淑妃娘娘忽然抱着小皇子在储秀宫自焚……据说那场大火不光烧死了淑妃和小皇子,九鱼佩也消失于世间。”

“那为什么,如今又出现了?”

“这不是残存的母佩吗?子佩不是照样不知所踪。也有传闻,那小皇子没死,被人带着子佩送出了宫。”

朱祥打断他:“怪不得大人一派淡然,那咱这趟到底是去追回丢失的御品还是去帮贵人寻亲啊!这活儿不好接。”

“估计都有。可十几年前的东西,哪那么好找。而且这玩意都是传闻,真真假假,真假难料啊。这趟差事不光听着悬,干着更悬!”书生打扮的男子边摇扇子边摇头。

“也不光咱几个,刑部也去人,据说还是个擅长追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