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番外三)(1 / 4)

番外三——秋夕

七夕佳节,余杭城内热闹非凡。

傍晚时分,银心从祝家庄赶了过来,赶到了杏林铺。

银心风尘仆仆,是为了给祝英台带来一个消息。

夫人已经答应了王家的提亲,要把祝英台嫁给王蓝田了。

“娘怎么能这样?八哥难道没拦着她?”祝英台不可置信地看着银心。

“因为小姐你逃家,还带走了玄武甲,夫人震怒异常,这次决心再不能纵容你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不得你不答应。”银心学着夫人的样子,开口说道。

祝英台转头看向梁山伯,一把抓住梁山伯的手,开口道:“山伯,我们马上成亲,让我娘自己嫁给王蓝田去。”银心来的时候不巧,此时铺子里只有祝英台、王兰和梁山伯三人。

“英台别闹,成亲哪里能这样草率?”梁山伯安抚祝英台道,“还是先听银心把话说完,我们再做打算。”

王兰也连连点头,“梁公子说的是,英台,无媒无聘,如何成亲?”

祝英台看向银心,银心连忙继续说道:“八少爷让我来找小姐,劝小姐赶紧回来。趁着庚帖还没换,小姐低头求一求夫人,夫人兴许就同意了。至于梁公子,八少爷让梁公子也赶紧来提亲,这样他才能和夫人相谈。”银心说完,立刻拿起了桌子上的碗,给自己倒了一大碗茶,猛地灌下去。

梁山伯听罢,连连点头道:“八哥说得对,既然如此,英台你就早点转回家门。我也随你一起去祝家庄提亲。”

祝英台听到梁山伯要前来提亲,心中不免高兴,一时也有了几分羞涩,低下头点了一下。

“要走也不急在这一时,难得七夕佳节,还是先过了今晚吧。”葛洪从门外走来,身后还跟着马文才和小江。他们三人刚从铺子外进来,恰好听到了刚才的一切。

“我有快马,明日我让属下护送你们去祝家庄。今日我们还是按照原先所说,去放河灯。”马文才一锤定音,众人便决定去河边放河灯。

众人一行到了河边,河边上并没有什么人。

今日七夕,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姑娘们都在家中拜月乞巧,并没有什么人在河边放灯。因此他们这一行人便显得有几分打眼。

祝英台走到王兰身边,有些疑惑地问道:“马文才怎么突然想到要放河灯,还要我们同行?”

马文才在书院可是向来不拘小节,这七夕放河灯委实不像他的行事作风。

王兰看着马文才身旁的小江,温柔一笑道:“可能是他想让某人放,偏偏又不想做得太明显了。”

自小江和马文才回来之后,和他二人接触最多的,除了葛洪,便是王兰。

王兰颇具天分,葛洪已经决意要收她做最后的关门弟子,因此王兰便对二人都有了看病改方之责,也正因如此,才见证了二人的痴缠,远胜在书院之时。

自然也就看到了马文才面对小江时的不同。

前几日她在为马文才送药的时候,便听到马文才和小江提到了放河灯一事,也不知道是谁提起的,只是最后听的马文才说了一句,“七夕那日,大家一起去放河灯便是。”

想到这里,王兰又抬眼看了一下走在前面的二人。不知何时,二人的手已经牵在了一起,马文才将小江的手牢牢握在手心,仿佛天生两只手便该合在一起似的。

到了河边,那里早已经布置完毕,做好的河灯一个个排列整齐。月光如水照在河面上,河面上波光粼粼。

祝英台心中有所念,自然是专心放下一个河灯,为自己的婚事祈求河神的庇佑。

梁山伯只在河灯上写下了祝英台的名字,便把河灯放在了河边。

王兰见众人成双成对,不免有几分思念荀巨伯,便也在河灯上写上了荀巨伯的名字,盼着早日见到对方。

小江见众人放河灯,也伸手挑了一个河灯。

他挥笔在河灯上写下了几个字,便把河灯放在了水中,让它顺水飘去。

“写了什么?”马文才来到小江身边,开口问道。

“你猜。”小江笑了一下,开口说道。

“是我。”马文才思索了一会才开口。

小江点了点头,“是你。”

月光朦胧,照在两人之间。马文才踏步上前,伸手将小江揽在了怀中。

“诶呀,我的灯要掉进河里了!”祝英台的惊叫声打破了两人的氛围,小江见众人还在,连忙从马文才的怀中挣脱开来。

小江转眼一看,祝英台的花灯不知为何有些摇晃,看起来就要落入水中了。

小江足尖一点,飞身一跃,竟是踏水无痕,如蜻蜓点水一般飞到了花灯面前,一伸手将花灯摆正,便又飞身回去了。

花灯被小江这样一摆,便又恢复了平衡,顺着水流缓缓飘向了远方。

小江一回到岸上,马文才便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