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筹措粮草(1 / 3)

高衡努力回想着关于生产建设兵团的知识,但是他忽然意识到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就是生产建设兵团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以军队来担任建设兵团的主体,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班子,自上而下进行垂直管理,并且军队转为生产建设兵团后,不仅要承担战斗任务,还要承担生产和群众工作的任务,也就是理论上的三队,即战斗队、生产队、工作队。

目前的问题在于,兴华军一旦全盘接收莫朝的人口,那么随即带来的就是五十万人口的增加,整个统帅部治下的人口翻番,这对财政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莫朝遭到沙定洲的重创,至少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过来,并且青壮年人口遭到巨大损失,生产力肯定也会受到影响。简单来说,就是统帅部前期需要对这块地盘进行补贴,然后才能获得反哺。

问题是,高衡现在哪里有这么多钱和资源来补贴这里的民众?早在谅山府刚刚建立的时候,当时的军部就对兴华军所掌握的土地进行过测算,如果将谅山府和周边的全部土地利用起来,那将会拥有五十万亩以上的土地,按照一年三熟来计算,一年产出量大概有七百五十万石。

但产出不等于结余,试想,兴华军目前也有差不多四五十万人口,按照每人每月一石粮食来计算,一年消耗就达到六百万石,再加上打仗所需的军粮以及统帅部的粮食储备,基本上就将这些粮食给消耗一空了。

当然,这只是比较笼统的算法,实际上因为谅山府也产出副食品的原因,人均消耗粮食是达不到一石的,比如老人小孩,吃的就少一些。但高衡心里清楚,目前统帅部这几年的总结余不会超过三百万石,考虑各种因素,如果全盘接受莫朝土地和人口,至少准备半年以上的储备粮,加上用兵云南的可能性极大,不说多,没有五百万石粮食的存量,高衡根本不敢轻举妄动。

高平府他们查了,粮食基本上是一扫而空,其他地方估计也不乐观,沙定洲大举南侵,所到之处犹如蝗虫过境,莫朝很多地方积载的粮食被他们一扫而空。所以即便盘查库存,莫朝境内能找到百万石粮食都算是谢天谢地了,那还有一百万石的存粮从哪里来?

不仅如此,一旦成立生产建设兵团,必须由兴华军来强力领导,兴华军四个主力旅在他麾下作战,剩余三个旅分散各地,即便让临滇府的景冲北上,也才区区三千人,要想领导五十万人口,不说多,至少需要五到十个旅,哪怕是按照民团的标准进行建设,高衡一时间也凑不齐这么多部队。

高衡闭上眼睛,阿木等人知道主帅在思考未来的计划,所以谁也没有上前打扰。高衡缓缓道:“发令给景冲,让他派两个营北上增援,同时通知统帅部,集合退伍老兵、伤残老兵以及愿意北上支援的青年,先凑一个旅的人来。”

阿木道:“大帅的意思是?”

“军垦,就用你说的方法,但带头的要是我们兴华军的人,一口吃不下一个胖子,本帅计划,先期用一个旅投入到高平府附近,高平府加上附近平民,少说十万人,先把这十万人安顿好,其他地方统帅部先进行粮食补贴,调集两个营是来维持秩序,让这一个旅的人先成立军垦兵团,也就是生产建设兵团,把他们当种子。”高衡说道。

“军垦!好主意啊。”统帅部内,高衡的第二封信件刚到,成子龙就兴奋地拍了桌子。其实这几天,他也在考虑这方面的事情,并且跟高衡不谋而合的是,成子龙也想到了军屯的办法,只是具体如何实施,他还没有想好。高衡的信件来得正是时候,等于将成子龙的很多疑问给解决了,目前,成子龙要做的只有两件事情,第一就是人,要想办法输送三千人给高平府。第二就是粮食,就算统帅部把所有的粮食拿出来,加上前方搜集的粮食,也还有一百万石的缺口,因为云南的战争还没结束,一万多将士每天的用度也是个庞大数字。

更何况,随着兴华军骑兵的配置完备,战马每日消耗的草料也是天文数字,后勤工作在别人看来好像很简单,又不是让你去前线拼命,只不过在后方筹措粮草罢了,能有什么难度。其实不然,后勤是个很大的学问,如果按照后世的标准,里面要应用到的管理学、统计学等等知识数不胜数,景昭和成子龙每天为了后勤的事情也是操碎了心。

景昭接过信件,自上而下浏览了一遍道:“军师,我们分工合作吧,招人的事情交给你,粮草的事情交给我,你放心,我绝对在你把人招满之前,把粮食的缺口筹措到位。”

成子龙道:“看来,你是已经有办法了。”

景昭道:“军师,也不是什么好办法,无非就是发动群众,并且从黎皇那里赚取一些好处,黎皇答应我们的事情肯定要兑现,我不要多,找他拿几十万石粮食他肯定要给,另外就是从大家的手上筹措粮草,最近统帅部不是有了成立兴华贸易公司的想法吗?我看可行,就以蒲德曼和我们现在的力量,立即着手成立兴华贸易公司,前面有现成的东印度公司打样,我们直接照抄,发放债券。”

“债券?”成子龙对经济方面的事情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