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伦敦合约》(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32 字 2个月前

葡萄牙共和党的声明在葡萄牙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迅速传遍了大半个欧洲,成了近段时间内欧洲民众热议的话题之一。
当然,这对澳大拉西亚来说也是有好处的,至少能够迅速的摆脱刺杀葡萄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嫌疑,还能够迅速的获得来自欧洲民众的更多好感。
毕竟澳大拉西亚和葡萄牙可是交战,葡萄牙民众已经开始反对卡洛斯一世的统治,甚至还对敌国澳大拉西亚抱有好感。
在卡洛斯一世的衬托之下,澳大拉西亚和阿瑟俨然成了最正义的一方。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卡洛斯一世为了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借用这次和澳大拉西亚的渔民冲突,为自己树立爱护子民,不畏强敌的形象。
但他却忽略了葡萄牙国内真正的民意,继续坚持战争对于葡萄牙来说没有任何好处,有的也只是维护卡洛斯一世树立的形象。
再加上葡萄牙政府逐渐有了得罪英德俄三国的趋势,目前,英国和德国与葡萄牙之间的贸易已经逐渐减少,这让许多葡萄牙的工厂和私人都遭受了重大的利益损失。
这样一来,葡萄牙人反而对卡洛斯一时更加失望。毕竟当时渔民冲突澳大拉西亚有着完整的证据和照片,澳大拉西亚的渔民也确实受了重伤,并且所获得的鱼获和财产还遭受了抢夺。
而葡萄牙政府对于渔民冲突事件的声明就十分含糊,甚至没有任何证据,仅仅只是靠渔民的一面之词。
如果眼下政府还继续得罪英德两国的话,恐怕葡萄牙在欧洲真的没有任何地位了。
英德两国目前分别代表着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强大集团,英国和法国有着协约关系,法国又和俄国有着协约关系。
而德国和意大利以及奥匈帝国有着同盟关系,这也代表着英国和德国就关联着欧洲所有的列强国家。
葡萄牙一下子把欧洲所有列强国家得罪了,这真的不是在厕所打灯笼吗?
得益于葡萄牙在卡洛斯一世上位之前就已经实行了数十年的立宪君主制,葡萄牙拥有许多党派和共和,民主支持者。
这些人所支持的理念和专制君主制背道而驰,自然也处于卡洛斯一世的高压打击范围之内。
这次卡洛斯一世的谋划失败,对于共和党和支持民主的党派来说是个好机会,也是他们冒着被政府清缴的风险,都要站出来的原因。
这份报纸在葡萄牙的影响并不止这些,如果这时候就有详细的民调机构的话,就能够得出一份令人惊讶的结论,葡萄牙王国政府的民间支持率在短时间内经历了暴跌,目前甚至已经不足四成。
这看起来有些夸张,但想到葡萄牙王国哪怕在历史上,也仅仅只坚持了两年多就烟消云散之后,也就能够逐渐理解了。
卡洛斯一世在葡萄牙建立了高压压迫体系和专制统治,但并未给葡萄牙人带来太多的好处。
这样一个只贪图自己权利,只在乎自己地位的君主,最终被人反对也就不奇怪了。
虽然卡洛斯一世凭借着之前坚定保护渔民的态度,获得了一些来自葡萄牙平民的支持。
但经过这次事件以后,平民已经逐渐开始醒悟过来,这也是葡萄牙政府民间支持率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听到手下关于全国范围内爆发多次游行的汇报,卡洛斯一世有些怒上心头,但却又无可奈何。
但这并非唯一一件坏消息,经过了好几个小时的抢救之后,接治路易斯王储的医院最终无能为力的宣布路易斯王储抢救无效。
这对于卡洛斯一世来说是另一重打击,也让之前看起来神采奕奕的卡洛斯一世一下子衰老了十几岁。
等到卡洛斯一世再次来到政府大楼的时候,葡萄牙王国政府的高层们这才惊讶地发现,国王的头发已经斑白。
目前葡萄牙正处于内忧外患之际,来自和澳大拉西亚和谈的外患和国内民主自由派的内忧让政府忙的焦头烂额。
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卡洛斯一世最终无奈的决定向澳大拉西亚妥协,集中全部精力来解决国内的忧患,保障王国政府和他自己的统治地位。
1907年10月18日,因意外暂停了五天时间的伦敦和谈再次开启。
这一次的葡萄牙大使赫伯持·西蒙明显积极了很多,也正式承认了葡萄牙在这次战争中的失利地位。
见葡萄牙政府终于开始实相起来,英德俄三国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最终经过长达数天的磋商,在英德俄三国代表的见证之下,澳大拉西亚代表戴维总管和葡萄牙王国代表赫伯持·西蒙面带微笑的在伦敦签订了《澳大拉西亚和葡萄牙关于渔民冲突和战争事件的解决和约及赔偿条款》,因为是在伦敦签订的原因,这份条约也被称作澳葡《伦敦和约》。
根据伦敦和约的规定,葡属帝汶将作为葡萄牙对于澳大拉西亚的补偿,割让葡属帝汶给澳大拉西亚,并且承认澳大拉西亚对其拥有主权。
另外,澳大拉西亚在葡萄牙的东亚殖民地拥有港口停泊权,论是军舰还是民用船只都可以自由的出入东亚殖民地的港口。
再有就是葡萄牙对于渔民和这次战争的资金赔偿。所有受到这次冲突事件和战争影响的澳大拉西亚渔民,葡萄牙都应向其赔偿一笔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