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深夜长谈和修改决议(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28 字 2个月前

对于内阁部长们来说,他们的职位得到了肯定,从内阁部长变成了内阁大臣,这个称呼也变得更加像一个君主制国家。
但坏消息是如果这份决议执行下去,首相将会拥有任命副部长的权力,来插手他们手中各部门的事务。
在这份决议下达到内阁政府进行商议之后,内阁的态度很是暧昧,基本分成了两派。
以瓦尔特首相为首,外交部长安德鲁,工业部长皮埃尔,教育部长理查德对于这份决议并未发表任何意见,明面上似乎是处于默认的态度。
瓦尔特首相自然不用多说,本来首相的职权就不是太大,如果能任命副部长的话,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而其他几位部长也是下一届首相的竞争人选,虽然短时间内看他们的部长权力会遭到削弱,但如果他们登上首相的职位了呢?
而另一派有一些不同意见的,则是以民生部长亨里斯,以及两位新的农业和交通运输部长为首。
他们认为首相任命副部长固然是一件好事,但也会加大各部门之间内部争端的可能性。
这对于政府的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一个忙于内斗的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也会大幅度降低。
内阁政府诞生了不同的意见,最终能够决定的也只有阿瑟了。
5月31日晚,在选举月结将到来之前,几位内阁部长联合求见阿瑟,陈述这次内阁改革不合理之处,并且请求阿瑟对于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一定的修改。
虽然瓦尔特首相乐见于自己的权力增长,但也不能光明正大的站出来支持之前的决议。
这不就代表着他是一个争权夺利的人吗?如果这么做的话,恐怕会丧失阿瑟对其的信任和好感。
这也是瓦尔特首相聪明的地方,虽然倾向于支持之前的决议,但他却明白,这件事最终能做决定的只有阿瑟,自己只有静静等待结果的权利。
阿瑟对于此次事件也十分重视,说到底这还是他的一次疏忽,导致了这次事件。
在临近六月初的这天晚上,阿瑟临时召开了内阁会议,并且彻夜商谈关于内阁改制的事情。
虽然没有人清楚这天晚上那个会议到底商谈了些什么内容,但从第二天皇家议会下达的修改决议上,就能够看出阿瑟的改变。
根据6月1日皇家议会下达的决议,内阁的改制和席位的增加仍然保持不变,但取消了首相任命副部长的权限,让各部门的职权能够统一,增加政府的行政效率,降低政府部门内斗的可能性。
同时,对于财政和国防两个极为重要的部门,其大臣人选并不是阿瑟直接任命,而是阿瑟提出三到五名人选,由众议院进行选举,得出最终的国防大臣和财政大臣。
对于阿瑟和众议院来说,这也算是各退一步,能够得到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毕竟阿瑟提出的人选肯定是忠诚于自己的,这也代表着最终的国防和财政大臣是忠于阿瑟的,哪怕会经过众议院的选举。
另外,几个新增的内阁席位也有一定的改动。
王室事务大臣由阿瑟亲自任命,一般职务是负责政府和王室之间的事务处理,毕竟对于一个君主制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和君主之间的行为统一性。
大法官和国务大臣(副首相)采取和财政以及国防大臣一样的选举方式,由阿瑟提名三到五名人选,最终经过众议院选举之后,诞生最终的大法官和国务大臣。
而众议院议长则由众议院选举得出,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位,众议院议长的任职年限仅有两年,这也代表着众议院议长是内阁政府中轮换可能最快的职位。
接下来就是澳大拉西亚大主教,这是一个由阿瑟亲自任命的职位。
澳大拉西亚大主教负责统筹管理澳大拉西亚新教协会,同时还兼任着澳大拉西亚新教总主教。
阿瑟还打算成立澳大拉西亚基督教协会,来确保其他基督教的权利也能够得到保护,避免信仰非新教的欧洲移民对澳大拉西亚减少兴趣。
大主教掌控着澳大拉西亚的宗教,并且因为其特殊的身份,也代表这将是一个终身制的职位。
因此大主教的人选必须掌握在王室的手中,这也是除了王室事务大臣之外,内阁部门中唯一一个由阿瑟亲自任命,并且不需要经过任何选举的职位。
如果说之前的旧提议让众议院有些胆战心惊的话,那么新的提议对于众议院的议员们来说,那可就是阳光明媚了。
新的提议将16个内阁席位中10个职位交由众议院选举得出,并且,对于财政,国防,国务以及大法官等四个职位也拥有阿瑟提名后的选举权。
而阿瑟能够亲自任命的职位,仅仅只有王室事务大臣和大主教,虽然这两个职位的任职年限基本都没有限制,甚至只要阿瑟不罢免他们的职位,基本上这两个职位可以说是终身制。
但毕竟这也才两个,相较于剩下的十多个那个席位来说只是小小零头。
无论是众议院的议员们,还是内阁政府,对于改动之后的新提议都抱有欢迎态度。
甚至因为这次众议院选举之后,将会接着选举众议院议长的原因,让这次的选举更受其他政党正视。
毕竟众议院议长也是一个直接进入内阁的职位,虽然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