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澳大拉西亚之梦(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36 字 2个月前

随着时间进入1911年的12月,澳大拉西亚的夏季也终于来临。
不过悉尼的气温倒是没有那么炎热,或许是因为刚刚入夏的原因,悉尼的平均温度大约在20到25度左右,这样的气温也刚合适。
当然,让阿瑟出来的真正原因,其实是皇家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有声电影即将拍摄完成,阿瑟被邀请前去视察,同时也是拍摄阿瑟的戏份。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澳大拉西亚的第一部有声电影了。
这是王室投资拍摄的电影,也注定了第一部有声电影带有十足的政治色彩。
这部电影被命名为澳大拉西亚之梦,可以分为4个小故事,着重提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民族起源,殖民地时期澳大拉西亚人民的穷苦状况,澳大拉西亚的历次灾难和民族的团结,最后就是阿瑟成为澳大利亚公爵,新西兰公爵和澳大拉西亚国王的故事。
后两段故事阿瑟是主角,这也代表着阿瑟一定会在电影中露面。
但这其实也难坏了皇家电影厂,毕竟如果找个演员来扮演阿瑟,如果演不出来阿瑟的威严和名望,那愤怒的澳大拉西亚民众,足以让皇家电影厂倾刻倒闭。
但电影的故事又不能没有阿瑟,因为目前澳大拉西亚的团结,有多半是因为阿瑟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个地区之间的巨大名望。
因此,皇家电影制片厂的负责人思考良久,最终决定请示肯特管家。
肯特管家询问了阿瑟的意见后,这才确定了让阿瑟来自己扮演自己,完成这部电影最后的拍摄。
这部电影预计在1月10日国庆日上映,并且在澳大拉西亚全国所有人口超过十万的城市同步放映。
这将会是一场全澳大拉西亚人的盛宴,在为期七天的澳大拉西亚国庆周内,这部电影每天都会播放一次。
这是一部带有太多政治色彩的电影,大范围登陆欧洲可能性并不大。
在这部电影之后,如果有声电影取得成功,那么三大电影厂将会连续不断的拍摄更多有声电影,满足欧洲人休闲生活的同时,从他们那儿赚取大量的利润。
反正这个时代欧洲和美国人最富,从他们那赚钱也相当于劫富济贫。
皇家电影厂。
阿瑟的到来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甚至一度让电影的拍摄陷入停滞。
没办法,以阿瑟现在在澳大拉西亚的民望来说,能够近距离见到阿瑟而不激动的,除了那些认不出来的,或许就只有对国家认同感不高的了。
对普通人来说,就算对国家的君主好感一般,但等到君主站在自己眼前的时候,该有的紧张慌乱肯定是会有的。
在皇家电影厂度过了两天拍摄之旅,也让阿瑟感受到了提前一百年拍摄电影的感觉。
当然,现在的电影拍摄技术没有后世那么先进,拍摄电影的方式和技术也和后世大不相同。
在阿瑟的询问下,皇家电影厂表示,电影最后的拍摄大约只需要一周的时间,完全能够赶在1月前制作完成。
其实这部澳大拉西亚之梦是由三大电影厂共同拍摄完成,将来在全国范围内放映,也是由三大电影厂合作的。
这也让电影的拍摄时间缩短了一些,也是电影能够在全国范围放映的根本原因。
毕竟皇家电影厂虽然是澳大拉西亚最大的电影厂,但想要在澳大拉西亚范围内,在所有人口超过十万的城市播放电影并不容易。
对于目前电影已经拍摄的东西,阿瑟还是十分满意的。
不得不表扬那些由作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家共同构思出来的东西,六真四假的比例,让整部电影看起来仿佛就是澳大拉西亚的纪年史,记录了澳大拉西亚这个民族从数百年前到现在的兴衰史。
要说整部电影的最高潮,那肯定是阿瑟到来之后的时期。虽然这只是四个小故事中的其中一个,但篇幅却占了整部电影的三分之一,大约50分钟左右。
这个篇幅也是经过百般研究才决定好的,多一点,少一点效果都不是那么好,三分之一正好是黄金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开篇,是阿瑟宣布澳大拉西亚王国成立时的演讲,讲述的正好是电影的主题,即澳大拉西亚崛起之梦。
而电影的片尾,则播放着澳大拉西亚的国歌《澳大拉西亚,前进!》。
前后呼应,在这个娱乐文化空缺的时代,带给人们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爱国主义色彩的有声电影,它带给澳大拉西亚的改变,绝对是十分有意义的。
这样的电影自然是越多越好,不管怎么样,阿瑟非常愿意看到像澳大拉西亚之梦这样的爱国主义电影,在澳大拉西亚的电影市场遍地开花。
不过这就要辛苦那些文学家了,毕竟创作出这样一部堪称经典的电影并不容易,哪怕上百名文学家一同努力,耗费的时间也是用半年来计算的。
其实如果将这部电影改为收费,澳大拉西亚国内观看这部电影的人也应该会有很多。
毕竟在有声电影还没开始流行的时代,这样一部堪称经典的有声电影绝对是划时代的,影响力要比无声电影高得多。
不过阿瑟经过慎重思考之后,还是觉得没什么必要。毕竟换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