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我们战败了(2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644 字 2个月前

br>此时的希特勒只是一名中士,一名为了自己的国家冲锋陷阵的普通士兵。
对于此时的他也想不到他日后的辉煌,以及他所给欧洲人民带来的灾难。
德国军队攻破安特卫普的时间是10月10日,而在德国攻破安特卫普的前几天,澳大拉西亚远征军陆续抵达了法国,并且乘坐法国的火车和运输工具,前往德法边境,加入这场消耗战。
因为澳大拉西亚国防部以及下属参谋部和欧洲战场有着极其遥远的距离,因此,在阿瑟的命令下,第四师师长斯科特·马隆被提拔为澳大拉西亚远征军临时总司令,节制高达30万的殖民地军队。
按照阿瑟的计划,前往欧洲战场的每一任主力军队的师长,都会成为远征军的临时总司令。
在他们担任远征军临时总司令的这段时间内,不仅是对于他们指挥能力的一种磨练,同样也代表了对他们的信任。
毕竟,这也是30多万的军队,所有指挥权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可以见得国家和王室对其的信任。
实际上,虽然这30多万的军队佣兵在外,但阿瑟却并不担心这些军队会出现任何意外,比如军官佣兵自立的情况。
毕竟,这30多万军队的物资消耗是个问题,虽然英国承担一半,但还有一半由澳大拉西亚自己负责。
再加上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良好关系,澳大拉西亚远征军如果脱离政府的控制,首先要面临的就是30万人的吃喝拉撒问题。
随着时间进入1914年的10月,欧洲战场变得消停了许多。那种动用上百万军队的庞大攻防战已经结束,接下来的战争,是关于国家潜力的消耗战。
在所有参战国家中,最轻松的应该是大英帝国和澳大拉西亚。
如果非要分一个胜负的话,其实澳大拉西亚比大英帝国还要轻松。
毕竟,大英帝国说到底仍然处于欧洲的范围,并且和法国以及德国都十分近。
如果法国战败,德国吞并西欧一部分领土,全有可能将影响力扩张到英国的势力范围,比如英吉利海峡对岸和北海。
这对大英帝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欧洲大陆德国一家独大,那么英国的霸主地位也将不复存在。
但澳大拉西亚就没有这样的困扰,澳大拉西亚地处遥远的大洋洲,不用担心欧洲国家的影响。
这也导致澳大拉西亚是所有参战国中唯一一个受战争影响不大的国家,甚至澳大拉西亚的经济,也因为向协约国大量出口贸易的原因,实现了不小的增长。
财政大臣凯文曾笑着向阿瑟汇报,如果按照目前的状态继续发展下去,1914年澳大利亚的财政状况会变得更加良好,财政收入也会节节攀升。
更重要的是,因为陆海军都在配合协约国进行作战,这导致英国承担了澳大拉西亚接近一半的军费。
这么算下来,在澳大拉西亚财政收入增长的前提下,财政支出,特别是军事方面的支出,反而有所降低。
这还是在欧洲各国都有一定的物资储备,对外订单需求并不大的前提下。
等到战争继续发展,欧洲各国都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和资源之后,澳大拉西亚的财政还有更大的增长空间。
阿瑟现在才明白,在原本历史的一战中,美国人的心情有多么美好。
这种坐山观虎斗,还能赚一大笔资金的感觉实在太过美好。如果英法不是澳大拉西亚的盟友,加上澳大拉西亚还需要英法的支持来对抗美国,阿瑟甚至还想再给欧洲战争添几把火,顺便平衡平衡,发挥出英国人的优势。
平衡政策,搅屎棍。在这个时代大英帝国享誉全球的政策和名声。
作为出身于英国王室的君主,阿瑟表示,这种政策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用在敌人的身上完全不亏。
1914年10月底,阿瑟参观了皇家造船厂关于军舰的建设情况,并且发表了讲话,取得现场所有人一片欢呼和鼓掌。
紧接着,阿瑟又参观了各大军工厂,目前的招工和生产状况。
军工厂的生产关乎到王室和澳大拉西亚政府的收入,阿瑟对其十分重视。
毕竟,只有生产出来才能赚到钱。只签订订单的话,俄国可不会傻乎乎的直接打全款。
32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