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阴差阳错(1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127 字 2个月前

在凡尔登战役之前,德国人自信自己的军队和火炮无敌于天下。但凡尔登战役进行到现在,德国人才发现火炮对于战事并不是完全无敌的。
在这大半个月的时间内,德国人最先尝试在法国军队防线的中心阵地实施猛攻,在进攻无果之后,又转而攻击左右两翼。
但除了付出不小的伤亡之外,德国人并没有太过明显的战果。
特别是贝当调整战略之后,德国人在凡尔登地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们企图通过火炮优势和兵力优势猛攻取胜的计划已经完全失败。
这种战术在东线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其实是俄国军队的装备太差,后勤太过落后的原因。
但法国人的后勤并不弱于德国,凭借着堡垒和新式装备,法国军队在装备方面也不逊色德国人太多。
法国军队稳定防线之后,后方参谋部向前线补充了大量的兵力弹药和武器装备。
这也让法国军队有充足的实力发动反击,夺回在战役初期丧失的部分阵地和要塞。
伴随着最近小规模战役的胜利,法国军队的士气逐渐高涨起来,前线大部分军队也都恢复了足够的战斗力。
在双方攻防对峙之时,时间也悄悄地来到了1916年。
1916年1月3日,法国总司令霞飞对凡尔登地区的所有防御军队下达了最新的指令,其中还包括霞飞对于所有将士们的勉励。
霞飞表示,这一个多月以来,德国军队给予凡尔登要塞猛烈的进攻,企图长驱直入。
他们凭借精锐的军队和极其猛烈的炮火,在东线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凡尔登地区的法国军队能让德国人毫无进展,甚至挫败德国军队的锐气,足以见得法国军队的强大。
霞飞自豪地表示,他会在后方保障所有军用品和预备队的尽快到达,为前线的将士们做好一切后勤准备。
如果敌人还想进攻,法国军队将用不被屈服的勇气和拥护民族命脉的精诚,在举国瞩目之下,被所有法兰西民众赞美,他们是阻挡德国军队进入凡尔登的坚固天坠。
从1916年1月3日开始,凡尔登战役正式进入第二个阶段。
德国指挥部决定调集兵力,将进攻重点从马斯河东岸移至西岸,一举攻占法国军队在西岸的重要防御阵地,阻止法国军队利用地形对东岸实施火炮支援。
为了新的战役,德国参谋部又从其他地方调来少部分精锐军队,并且对参加之前第一阶段进攻的各军队进行人员补充。
事实上,德国人一开始进攻凡尔登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攻下这座坚固的堡垒。
以法金汉为首的德国军方高层,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让法国人把血流尽,在凡尔登地区耗尽法国人的有生力量。
但问题是,目前这一计划已经不可能实现。或许法国人会有血流尽的那一天,但德国人也绝对会大出血濒死。
虽然明知道凡尔登战役已经陷入僵局,但法金汉还是决定让凡尔登地区的德军继续进攻,而名头只是为了德国的威望。
也正是从此刻开始,凡尔登战役从一场谋划变成了毫无意义的消耗战。
法德双方不断的在这片地区投入兵力,双方展开了一轮又一轮拉锯战,但却只是对人力和装备物资的消耗,实际的战线移动并不大。
从1月10日开始,不少德国士兵对于这场毫无价值的牺牲产生了一种不满的情绪。
虽然大家都愿意为了爱国情怀付出自己的生命,但如果是消耗在一场根本没有必要的战争上,那就有些不必要了。
法德双方的飞机盘旋在凡尔登战场的上空,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大量的尸体。
这些堆积如山的尸体,法国人的,有德国人的,也有殖民地土著的。
有的阵地已经被火炮摧残的支离破碎,但法国人却硬是坚挺,在这样的阵地上,歌唱着血与火的战歌。
这样震人心魄的场面在战场上几乎随处可见,法德双方的士兵都付出了大量的伤亡,他们为国家慷慨赴死的情怀是值得肯定的。
密集的火炮在一片片混乱的枯木中爆炸,炸起或大或小的弹坑。
一些双目失明身受重伤的士兵摸索着爬到洞穴或者掩体中求生,他们本来以为这样的掩体能够带给自己安全感,但被火炮爆炸的热浪融化的积雪成了索命的死神。
这些血水流入巨大的弹坑和洞穴,让躺在地上无力挣扎的伤兵被活活淹死。
这样的画面不可谓不残忍,但在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凡尔登战役中,这却是血淋淋的现实。
炮弹所过之处,到处都充斥着人体和马匹的尸体。幸好现在是一月份,凡尔登地区还是比较寒冷的,这些尸体还没有散发出恶臭味。
如果是夏天的话,单单那股腐烂尸体的味道,就足以让部分士兵心理崩溃。
更加夸张的是,部分德国士兵因为长期生活在这样糟糕的环境中,不仅满身泥泞,眼窝深陷,还显得异常苍老衰弱,面目全非。
但德国军方高层仍然一厢情愿的梦想着通过凡尔登战役消耗法国军队的有生力量,来阻止英法联军即将发动的大规模进攻。
与其坐等英法联军在未知的地域发动攻势,不如主动出击,将英法联军引到凡尔登地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