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卷土重来是俄国(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60 字 2个月前

奥匈帝国的正式投降让所有协约国国家更加兴奋,所有参与瓜分奥匈帝国土地的国家也变得更加主动,纷纷将目光看向了德国的领土。
特别是之前经历过内乱,多次提到自己只负责防御战争的俄国,目前也在东线频频调动,大有发动大规模战役的趋势。
要知道,有着英法对于俄国的援助,再加上美国给予俄国的无偿贷款,让俄国总算恢复了一些秩序。
奥匈帝国割让的土地,也让部分俄国民众不再反对战争。毕竟政府已经能够保证自己的物资供应,新的立宪制政府也让民众看到了希望。
此时的俄国政局其实是有些特殊的,真正掌权的是俄国大贵族和大资本阶级,但也有相当数量的保皇派,以及以工人利益为首的工人联盟。
临时政府和沙皇达成了协议,这也导致工人联盟所控制的莫斯科周边几乎被整个俄国排斥,以布什维克党为首的工人联盟暂时还不能影响到俄国更多地区。
在俄国和奥匈帝国的合约中有这样一项规定,禁止奥匈帝国政府允许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为首的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党高层通过奥匈帝国进入俄国。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还有另一个鼎鼎大名的名字,但这却不是能够随意提及的。
在没有核心人物的领导,以及皇家安全情报局已经提前清扫工人联盟的大部分政党的前提下,目前的工人联盟对于俄国政坛是没有太大的威胁的。
毕竟现在的俄国仍然有着来自协约国的支持,而工人联盟被所有国家忌惮。
之前十分高调和专制的尼古拉二世,在俄国经历内乱之后,也变得低调了起来。
虽然尼古拉二世的军事才能确实不高,但他的政治能力还是不低的。
尼古拉二世清楚的知道,目前能够保障他的权利以及罗曼诺夫家族地位的方式就是深居简出,最大程度的淡化王室在民众的视线。
当然,尼古拉二世也并非什么都没做。深居冬宫的这些日子,尼古拉二世已经多次向圣彼得堡的居民和附近的俄国人放粮,来缓解俄国人对于沙皇的坏印象。
目前尼古拉二世和临时政府之间处于微妙的平衡状态,因为临时政府更加忌惮于工人联盟,因此尼古拉二世的皇位才得以保留。
也正因为如此,俄国军队和政府中还有大量的保皇派存在,这些保皇派的存在,也是尼古拉二世重新获得权力的希望。
当然,尼古拉二世重新获得权利还需要面临很多问题,比如民众的不信任,比如临时政府的防备等等。
但不管怎么说,尼古拉二世相较于历史上的结局来说好了太多。如果处理的好,成为像英国国王那样,地位稳固的立宪君主制也不是问题。
协约国在西线发动全面反攻之后,俄国也将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参与这次全线大反攻。
俄国临时政府在思考良久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参与这次进攻。
没办法,俄国人已经在瓜分奥匈帝国时尝到了甜头。但一个小小的加利西亚和奥属波兰根本满足不了俄国人的胃口,东普鲁士地区和德属波兰俄国人同样也不愿意放过。
更重要的是,一个小小的奥匈帝国需要赔款150亿英镑,其中俄国人能够分到的比例大约在25亿英镑左右。
德国人的赔款只会更多,俄国人也将会获得更多的战争赔款,来巩固国内的局势。
1917年8月17日,休整了大半年的俄国军队在东线发动了进攻,企图收回被德国占领的所有区域。
德国通过之前的多次战争,占领了俄国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是俄国政府做梦都想收回的,对于俄国国内的局势也有很好的稳定作用。
如果临时政府能够收回这些土地,甚至结束这场战争的话,临时政府的统治也将变得更加稳固,尼古拉二世想要夺权,或者工人联盟想要搬到临时政府,就得看看实际受惠的俄国人答不答应了。
目前德国人控制的地区仍然很多,包括里加,明斯克等地仍然在德国人的控制中。
但乌克兰地区的国土绝大部分已经被收回,毕竟奥匈帝国投降之后,德国人可没有充足的兵力来占领这些地区。
俄国和德国目前拥有上千公里的边境线,但德国人的守备部队只有100万左右。
想要靠这100万军队来守住整个边境线是不可能的,因此德国人早在之前就进行了战略收缩,重点防御包括里加,明斯克在内的主要城市,以及波兰地区的华沙,布列斯特等等。
如果有一幅德国人的布防图就能够看的出来,德国人重点防守的都是占领区的大城市,其中最受德国人重视的就是波兰。
至于为什么没有德国的城市,其实也很简单,俄国人要先收复失地之后,军队才能开拔到德国的领土。
俄国人的再次参战让欧洲媒体更加兴奋,他们坚信在两面合围之下,德国人根本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毕竟如果只看兵力差距的话,在欧洲的协约国总军队已经接近1500万,而德国的总兵力只有500万,这可是三倍的差距。
实际确实也是这样,虽然德国人对于俄国有可能在进攻已经做了防备,但因为西线的压力太大,大量的重火力武器全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