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章:新一届内阁政府(1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095 字 2个月前

随着时间进入1923年,内阁大选也逐渐预热了起来。
作为澳大拉西亚每隔四年一次的盛事,内阁的选举备受国内外民众的关注,往往也会吸引大量的国内外媒体。
和其他国家的大选不同,澳大拉西亚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均有着阿瑟的参与。
这也代表着只要阿瑟在,澳大拉西亚政府所制定的政策的基本格调就不会改变,民众们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目前最被热议的,应该就是第五届内阁政府在1919年中旬到1923年四年间的政绩了。
这是内阁政府的部分成员想要寻求连任的优势,近段时间被大量的报社和媒体发布并转载,也几乎被绝大多数澳大拉西亚人所熟知。
在这四年的时间里,澳大拉西亚的人口从1919年的2020万人增长到1923年的2527万人,人口净增长超过507万人,算是维持在了一个合格的水平。
人口增长没有之前迅速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府主动的减少了来自俄国的移民数量,一来确保不会被更多的苏维埃俄国势力渗透,二来就是确保英国裔移民的比例优势。
目前澳大拉西亚这2527万人口中,英国裔移民的数量高达54.3%,相较于俄国裔移民的31.4%,德国裔移民的11.1%的比例来说,还是占据着不小的优势的。
保持英国裔移民比例高达50%以上,这也是往后历届政府在保持人口高速增长的同时应该要做的。
虽然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澳大拉西亚的人口增长,达不到前几年接近200万的人口增长数值。
但这样的人口增长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才是更稳定的,毕竟国家的稳定是要大于单纯的人口数字的。
按照目前澳大拉西亚人口增长的趋势来看,在1930年之前,人口应该就能达到3000万以上。
如果战争在1935年以后爆发,澳大拉西亚甚至可以拥有接近4000万的人口来应对这场战争。
4000万的人口不仅代表着数百万的庞大人力,也能极大程度的提高澳大拉西亚的工业和经济,确保在战争中和战争后的利益分配,澳大拉西亚都能拿到相当一部分。
在工业方面,这届内阁政府上任初期,澳大拉西亚的钢铁生产总值分别为333.5万吨和492.1万吨。
经过四年的漫长发展,目前澳大拉西亚的钢铁生产总量已经来到了377.2万吨和587.9万吨,实际增长分别达到了43.7万吨和95.8万吨。
这样的增长速度相较于部分列强国家来说还是比较少的,但增长速度放缓的最重要的原因,是阿瑟顾及到历史上发生的影响全世界的经济大萧条事件,下令让政府在发展工业时,必须按照国家的实际需求来建设。
目前澳大拉西亚2500万人口也就只能撑得起这些工业消耗。就算将钢铁生产总量扩大到上千万吨,民众们的消耗能力是有限的,国家的消耗能力也是有限的,太大的产量反而会成为负担,甚至会加剧经济危机的爆发。
阿瑟可不想让澳大拉西亚成为经济大萧条的主要爆发国。经济大萧条让美国的经济和工业倒退了几十年,这种苦阿瑟是一点都不想吃的。
不仅仅要避免成为主要爆发国,甚至要避免有可能发生的经济大萧条对于澳大拉西亚经济和工业的损害。
不管这个事件对其他国家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在澳大拉西亚,这个事件要尽量避免发生。
民众们比较关注的,其实还是澳大拉西亚的经济增长情况。
人口和工业的增长对普通人的生活来说没有太大的改变,唯独实打实的经济,这其实也代表着民众的消费水平和经济收入。
1919年澳大拉西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1.032亿澳元,和意大利都有一定的距离。
但根据目前的最新数据,澳大拉西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13.615亿澳元,已经超过了意大利,并且还在源源不断的增长中。
民众们的平均收入总体增长超过7.8%,虽然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人均收入的增长,但这是澳元没有太大贬值的情况下发生的。
战前的一法郎和战后一法郎的购买力可不一样,但战前的一澳元和战后的一澳元相比,反而是现在的一澳元更值钱了。
看起来这届内阁政府的政绩确实不错,但因为内阁政府任期方面的硬性规定,这次要更改职位的人还是不少的。
就比如目前的肯特首相,成功的连任两届首相之后,他只能告别首相的职位,要么竞争其他的内阁职位,要么只能选择暂时休息一段时间,竞争四年以后的第七届内阁政府首相了。
还有成功连任三届国防大臣的劳尔·普朗格,要么更进一步,要么就只能暂时告别内阁政府了。
不过像这样成功连任并且政绩不错的内阁成员,就算丧失了连任的权利选择功成身退,阿瑟也是绝对不会亏待他们的。
就算肯特首相和劳尔部长现在选择退休,能接他们的,也至少是男爵的爵位赏赐。
甚至因为肯特首相的特殊性,作为一战的功臣,有可能成为澳大拉西亚历史上第一个伯爵,登顶澳大拉西亚贵族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