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秘密协定(1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533 字 2个月前

在一众列强国家中,美国的存在绝对是最特殊的,也是综合国情最复杂的国家。
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特别是一战前最受欢迎的移民国家,美国的民族是比较多的。
虽然对外统称美国人,但却有英国裔,法国裔,德国裔等等之分。
再加上之前的黑奴贸易,以及来自于东亚的移民和偷渡者等等,让美国的人口汇聚了黑,白,黄三个人种。
更要命的是,大名鼎鼎的林肯赋予了美国黑人人权,虽然这让美国打赢了南北战争,但黑人和白人之间的冲突也变成了影响美国稳定的重要因素。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有一天美国最终走向了分裂,那么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绝对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现在这个时间点相较于后世来说,黑人的人权并不是那么稳定,还是有着大量的白人歧视黑人,甚至是不把黑人当人。
但南北战争到现在也过去了好几十年的时间,黑人也在要求着更多的人权,甚至是成为一个正常的美国人。
经过澳大拉西亚和英国舆论轰炸的挑拨,这下美国的游行变得愈演愈烈,内容也不再是要求美国退出中美洲的战争,而是变成了黑人和白人之间的人权问题,反抗美国政府在印第安人方面的暴行,以及反对现在的美国总统柯立芝等等。
别的不说,现在的美国肯定是更加混乱了。这几个问题都不是好处理的,也是随时能让美国的局势变得更加糟糕的。
目前对美国最大的难题是,该怎么应对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舆论轰炸呢?
进行反击的话,影响澳大拉西亚的舆论是不用多想了。澳大拉西亚对于舆论宣传的控制还是很严厉的,美国想要在舆论宣传方面制裁澳大拉西亚几乎不可能。
而英国方面目前也不怎么畏惧美国人的反击。爱尔兰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而且早已经解决,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对非洲和印度殖民地的压榨是整个人英国都已经熟知的,大部分英国人对此视作理所当然,也根本不可能影响英国政府。
还能够宣传什么呢?总不能说美国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屠杀印第安人的政策始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吧。
虽然这么做确实能够甩掉一部分的黑锅,但问题是,这不是自降身份了吗?
如果说舆论轰炸只是对美国人的第一步威胁的话,那么加大对菲律宾的支持,就是澳大拉西亚对美国的第二步威胁了。
随着澳大拉西亚新一批武器装备运输到菲律宾,菲律宾的攻势变得猛烈了起来,也没有保持和美国军队之间的默契了。
甚至菲律宾军队的进攻大有将美国人赶下海的趋势,对于港口驻扎的美国军队不再容忍,也没有心思去和美国玩一场表演一般的消耗战。
武器装备抵达的第一天,菲律宾军队就和美国在马尼拉的驻军来了一场全方面的攻防战。
菲律宾军队方面死伤超过1500人,但也对美国军队造成了至少300人死亡,600人受伤的惨烈局面。
虽然看起来伤亡并不对等,但美国军队掌控着火力和防守方面的优势,这样的伤亡比也算正常。
更重要的是,美国军队只有寥寥数千人,而菲律宾军队的规模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第一天的战争只是菲律宾少量军队的进攻,接下来美国军队还要面临更多的菲律宾军队,能不能守住马尼拉港口都是个问题。
要是在和谈结束之前就丢掉了菲律宾,美国人相当于丢失了一个重要的和谈条件,势必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是美国人不愿意见到的,但也不能光明正大的向菲律宾派遣更多的援助,只能奢望在菲律宾的美国军队能够撑住,至少撑住整个谈判期间。
但事情的发展明显出乎美国人的预料。澳大拉西亚的援助主要在弹药方面,特别是火炮的炮弹,更是一次性援助了超过50万发。
阿瑟对菲律宾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在短时间内全面进攻美国军队,子弹和炮弹管够,火力覆盖能有多猛烈就有多猛烈。
菲律宾人也不敢违背阿瑟的要求,虽然很是心疼,但是也轰出了三天超过15万发炮弹的消耗量。
虽然这样的消耗量远远落后于澳大拉西亚军队,但毕竟菲律宾军队的武器装备也不一样,火炮的数量更是远远落后,这样的消耗量已经算可以了。
龟缩在港口和军事基地的美国军队,时隔数年也再次经历了这样的狂轰滥炸。
不要太过相信美国军队的军事素养,因为他们在炮火来临的第一时刻就会躲在防御基地中,反不反击的已经不重要了。
甚至有的美国士兵,为了硬性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子弹仿佛不要钱一般向着四处乱开,只为证明自己在战争中消耗了子弹,对敌人进行了反击。
至于敌人到底是在天上还是地里,反正轰炸时也没有人监督,自然也不可能有人实际性的考量。
在菲律宾全面进攻的第三天,美国军队的球员电报已经疯狂的向美国政府发送了三天了。
但很明显,菲律宾的港口已经戒严,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舰队正在巡逻,这不可能允许美国的支援部队靠近港口的。
在没有援军的前提下,美国军队也注定撑不了几天,被打败也只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