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四章:纷纷进场(2 / 3)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2033 字 2个月前

世界上最早的风洞应该是英国人韦纳姆在大约58年前建造的,它是一个两端开口的木箱,截面45.7厘米x45.7厘米,长3.05米。
虽然这个木箱的造型很简陋,但却成功的测量了物体与空气相对运动时所遭受到的阻力。
在飞机诞生之后,关于风洞的建造就一直是各大飞机厂商探索的话题。
澳大拉西亚皇家飞机制造厂自然也不例外,并且建造了属于自己的成功的风洞。
历史上风洞的普及还要等到二战以后,不过澳大拉西亚因为在飞机方面取得了遥遥领先的原因,对风洞的建造也有所成果。
目前澳大拉西亚拥有低速,中速和高速三种风洞,皇家飞机制造厂也会帮助道格拉斯公司和波音公司,建造他们所需要的风洞实验室。
一般的风洞主要由洞体本身,驱动系统和测量系统组成。想要研发出性能足够优秀的飞机,就必须得在风洞中经过大量的实验才行。
等波音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拥有自己的风洞实验室之后,相信他们在飞机设计上也会有更好的思路。
正当澳大拉西亚的大抄底行动进行的十分顺利的时候,意外也发生的很突然。
1927年4月底,情报人员汇报美国股市出现了大量的抄底情况。经过他们的调查,这些抄底并非来自美国国内的财团,而是欧洲部分国家的资本的动作。
虽然这些抄底并未针对澳大拉西亚,但肯定是对澳大拉西亚的抄底行动造成影响了。
毕竟市场就那么多,这些资本在抄底的同时,也减少了澳大拉西亚能够抄底的企业数量。
再加上美国本土财团的行动,这不仅让美国股市乱成了一锅粥,也让美国那些濒临破产的企业成了争相被收购的香饽饽。
这种情况是肯定会出现的,阿瑟对此也不意外。
虽然包括伦敦股市在内的欧洲各国的证券交易所也遭受了巨大的危机,但欧洲国家的距离毕竟太近,大家也不敢放起手来抄底,最多只是悄悄的行动,能抢一点是一点。
更多的时候欧洲国家都是在挽救自己的股市,毕竟自己的损失都很惨重,也没有什么心思去管其他人。
但美国就不一样了。首先美国距离欧洲国家还是比较遥远的,也基本威胁不到欧洲国家。
其次,之前美国终止赔款的支付之后,就已经得罪了大量的欧洲国家。
这也让欧洲各国纷纷抄底美国的企业成了必然,毕竟美国仿佛一个手握财富的软柿子,不欺负美国又能欺负谁呢?
等美国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大家在一起抱团表示只是正常的商业行为,美国人又能怎么办呢?
其实欧洲各国的抄底从三月就已经开始了,只不过刚开始欧洲各国还是比较谨慎的,没有太过放纵,基本上都是在私下进行的。
但经过一个月时间的试探,发现美国政府对股市的管控并不严格之后,欧洲各国的抄底就变得疯狂了起来。
随着一个个美国企业被收购,美国终于在5月反应了过来,并且表示要对股市进行治理。
但此时已经晚了,所有的势力都在美国的股市疯狂抄底,想要管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趁着美国人还没行动,阿瑟赶紧提供了一份想要收购的企业名单,并且让情报局尽快行动。
这份名单主要集中在化工,电气,军工,轻工业和造船业。别的不说,美国的造船技术还是可以的,毕竟美国人的海军规模和实力才是美国维持列强的底气。
这些基本全部都是重工业,美国人应该也不是那么容易放弃。不过,阿瑟追求的也不是全部收购。
如果不能收购的话,就尽可能购买这些行业著名企业的技术,然后在澳大拉西亚自己建厂生产。
特别是美国造船业和化工业的技术,这是澳大拉西亚目前比较欠缺的,正好可以趁着经济危机大量买进。
胡佛政府宣布管控股市的行为得到了美国人的欢迎,但很快美国人就发现不对劲了。
首先,想要管控股市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很有可能会让股市更加混乱。
至于关闭股市,美国政府还没有那么大的决心。毕竟股市关乎到各大财团,而财团是能影响到美国政府的。
虽然美国政府已经调查到了疯狂抄底背后的国家有哪些,但问题是,美国政府却没有太好的办法。
毕竟这些国家联合起来的力量美国人根本无法反抗,难道美国还能和欧洲国家展开一场全面战争吗?
其次,对于美国那些贪婪的资本家来说,谁给的钱多就将企业出售给谁这才是真理。
至于政府所宣传的出售企业会危害政府的那一套理论,那种鬼话只有平民会在乎,资本家的眼里只有金钱和权力,爱国是什么东西?
正是因为大量的资本家更看重利益和拿到手的money,美国政府管控股市的措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这也导致在短短的数周时间里,美国就有上万家企业被收购,包含着大量的钢铁,石油,造船,汽车制造和农业行业,这对美国形成了难以估量的打击。
值得一提的是,像土耳其这样在经济危机中没有遭受太大损失的国家也纷纷入场。
不过土耳其很明显是有自知之明的,并没有将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