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闪击波兰,俄国参战(2 / 2)

澳洲崛起录 疯艺炯龙 1762 字 2个月前

除了立陶宛王国这个附属国家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海外领地。
而且波兰的面积也不大,最终波兰政府选择迁都的目标,也只是华沙东南160公里之外的卢布林。
值得一提的是,卢布林距离波兰和俄国的边境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
这也代表着对现在的波兰政府来说,他们已经把德国视为最大的敌人,威胁程度远在俄国之上。
波兰的迁都并不顺利。
德国人自然不会放任波兰进行迁都。在波兰悄悄决定迁都的同时,德国派遣了大量飞机,将华沙至卢布林一带的公路全部炸毁。
这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波兰的战略纵深了。作为一个本土面积并不大的国家,德国飞机可以轻易的飞到波兰全境,不用担心往返问题。
这也代表着,德国空军可以肆意在波兰境内的任何地点进行轰炸和袭击,波兰境内的任何公路和重要设施,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德国的袭击。
公路炸毁之后,波兰的迁都计划确实缓慢了很多。
至少,波兰政府原本计划的搬迁民众的计划是被完全破灭了。
虽然两地之间只有160公里的距离,但在公路被破坏的情况下,光搬迁政府就已经很难了,更不要说搬迁华沙大量的民众了。
最终,波兰政府只能选择抛弃民众,带领着政府重要部门和职员,悄悄乘坐卡车前往卢布林。
殊不知,波兰政府这样的选择,直接击溃了波兰民众的信心。
别的先不说,政府都已经跑路了,难道还要要求华沙剩下的守军和民众坚决抵抗吗?
纵使波兰民众有一腔报国热血,在面对这样独自跑路的政府时,也难免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一般,心都凉了半截。
两天之后,德国第一集团军顺利包围了华沙。
为了拖延德国行进的速度,波兰政府在华沙留下了足足18万的兵力进行防守。
虽然这其中只有不到8万人是老兵,剩下的10万军队都是最近一个月才招募的新兵,但也是实实在在的18万军队。
按照常理来说,如果波兰军民坚决抵抗,18万军队外加所有华沙人,至少能拖住德国军队一周的时间。
但问题是,此时的波兰军队早已经丧失了信心,难道还能指望着他们拼死抵抗,誓死守卫波兰吗?
伴随着大量德国空军的抵达,以及大量的劝降书的投掷,华沙的沦陷也已经变成了必然。
1935年10月23日,德国军队正式开始围攻华沙。
10月25日,在大量投掷了劝降书之后的第三天,德国军队发起了总攻。
10月29日,华沙守备军司令奥卡·伊万诺维奇·戈罗多维科夫带着十多万华沙守军宣布投降,华沙正式沦陷。
而此时距离德国第一集团军发动进攻,不过只有11天的时间。
哪怕算上战争爆发的总时间,也只过去了半个月。德国军队只用半个月的时间就攻陷了波兰的首都,这是英法在战争爆发之前怎么想也想不到的。
而且,通过这场战争,德国的军队已经迅速扩张到了百万级别。同样拥有百万军队的波兰丝毫不是德国的对手,这也代表着德国军队仍然拥有极高的战斗力,这对英国和法国来说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也正是在此刻,英法终于决定不当一个旁观,打算加入这场战争,帮助波兰稳住局面。
但,有一件事情的发生,超乎了英法的预料。
1935年11月1日,在波兰政府抵达卢布林,大量调动东线的守军前来卢布林布置防线的时候,俄国军队彻底出动了。
超过30万俄国军队浩浩荡荡的开赴前线,在波兰军队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波兰守军展开了大规模进攻。
要命的是,波兰人不仅没有丝毫准备,波兰政府甚至还撤走了大半在东线的守军。
原本波兰在和俄国的边境拥有超过40万的守军,也是俄国一直没有动手的原因。
但因为华沙的沦陷,迫使波兰政府不得不调动东线的守军来防守卢布林,让俄国人终于找到了机会。
经过调动的东部边境,目前只有不到20万波兰守军。他们所面对的,是30多万俄国军队。
更要命的是,波兰政府将东部边境守军的大部分火炮和重武器全部调到了卢布林,部署在了卢布林的防御阵地中。
这导致东部边境在面临俄国军队的进攻的时候,所能够仰仗的,只有手中的步枪和少量机枪火炮。
而俄国军队,早已经不是一战那副简单的模样。
国家重新统一之后,俄国的经济和工业就迎来了高速增长。
虽然俄国的经济还是很糟糕,但到目前为止,困扰俄国许久的饥荒已经被完全解决。
工业自然不用多说。在俄国政府的努力下,俄国建成了列强级别的工业,军工方面也得到了极大的恢复。
目前俄国的武器装备几乎都是自产,他们的武器装备在面临缺乏重武器的波兰军队面前,毫无疑问是领先的。
34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