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烛龙栖寒门(1 / 2)

但儿子肃宗并不理解他的内心。自从目睹了他这个老父皇返回长安之时,百姓们绵延数十里涕泪横流山呼万岁的情形,肃宗深深被震撼。他惶恐的认识到父皇虽然老迈,甚至因为晚年宠溺杨贵妃导致奸人作乱,差点丢了大唐江山,但毕竟做了四十年太平天子,深入民心,还是有很多百姓老臣爱戴他忠心于他。

相比而然,虽然他这个新皇帝力挽狂澜,将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从叛贼的手上夺了回来,功勋卓著,但还是根基不稳。一旦父皇想要重掌大权,简直易如反掌。

为此,肃宗表面对父皇恭敬孝顺,但暗中却一再排挤,将玄宗身边的宦官近臣都一一排挤出了长安,流放的流放,罢权的罢权。

之后,他又安排了诸多宫人伺候父皇,但那些人却没有一个是玄宗的贴心之人,除了高力士这个老奴。

即使玄宗近日来因为迷信修仙辟谷而患病,肃宗都不曾踏入过太极宫一步,前来探望父皇。

宫中人纷纷传言,肃宗并非不想前来尽孝,乃是性子软弱,受皇后张良娣蛊惑,畏妻如虎,连太上皇的病情都不敢过问。

如今的玄宗,身冷,心更冷。

看着殿外虚空中洋洋洒洒的鹅毛大雪,他喃喃道,“有何滑稽?寡人丢了玉环,丢了天下,丢了民心,还丢了自己的儿子,昔日万民拥戴,今日孤苦伶仃,已是天下第一滑稽之人了。再多一分滑稽又如何?”

此刻外间风声呜咽,挂在宫殿屋檐下的铁马被风吹得泠泠脆响,敲打得人心欲碎,再加上玄宗这样自嘲,高力士心内五味杂陈很不是滋味,忍不住暗中老泪纵横。

玄宗看出力士难过,又安慰道,“再说了,朕沦落到今日这步田地,还有你在身边陪伴,已欣慰之至,谈何滑稽。”

高力士闻言,悄悄抬起袖子将泪水拭去,颤颤巍巍站起身来,要扶起身边这位服侍了一生的帝王。

“陛下,这里正对殿门外,风大气寒,您小心御体着凉。待老奴扶您换个地方歇息。”

但玄宗却不肯动,还是坐在原地,守着那鄙陋寒碜的铜盆。

“不不,朕还要好好看看这雪。你看这雪的气势,颇有李白诗中的气势。朕记得他诗中说道,‘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这风雪狂暴之势,朕多少年没见了,很是壮观啊。”

高力士一怔,随着玄宗所指再看殿外的空坪上,果然是雪花蔽日,漫天飞卷,银光耀眼。

但与玄宗所见所感不同的是,玄宗觉着壮观悦目,他却觉着甚是凄凉。

他心内幽幽叹息道,陛下昔日是如何英明爱民,当今果然是老糊涂了,竟然忘了如此暴雪便是天灾。如此天灾,民间百姓岂能承受?这一日城内城外又不知会有多少无辜生灵在风雪中哀嚎呻吟,多少贫寒之子要活生生被冻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真是可悲可叹。

但身为忠心耿耿的老奴,他又如何忍心直言不讳,道出如此严峻残酷的现实,残忍地拂去主子难得的欢喜?于是便违心赔笑,直夸这是“好大雪”。

“老奴以前听人说,上古神明烛龙栖身在雁门北,蔽于委羽之山,终年不见天日,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不饮,不食,不息,息则为风。又有人说,龙衔烛以照太阴,身长千里,天地间的光芒并非日光,乃是烛龙衔烛发出的微弱的光芒。那烛龙之神睁开眼睛便是世间的白天,闭上眼睛便是世间的黑夜,吹气的时候是世间的冬天,呼气的时候便是世间的夏天。”

高力士说到这里突然停下,笑眯眯道,“老奴觉着这雪壮观是壮观,不过比起春暖花开日来还是不够喜庆。老奴倒是满心希望烛龙之神早点把这一口气吹完,快点儿结束这寒冷的冬天。”

玄宗听力士说到烛龙,心内一动,望着虚空似乎想到了什么,喃喃道,“那年秋日,花开甚好,朕曾与玉环秉烛夜游,挽手而行。当我们行至御花园的一棵橘树下时,玉环看到了两枚长在一起的橘子。她很是开心,对朕说,陛下,你看这两枚果子多像我们两个,形影不离,我们就叫它‘合欢实’吧,希望日后妾身能和陛下如同这两枚橘子一样长久相伴,永不分离......可惜,朕背负了昔日的诺言,深深辜负了她。马嵬坡上荒草萋萋,寒风枯冷,她躺在那一抔黄土之下必然很寂寞很伤心,怨毒了朕,朕是迫不得已哇......倘若天地真有神灵护佑,朕希望玉环能活过来,能让朕还能见上她一面,看到她的笑,听她再奏一次玉箫,再舞一曲霓裳羽衣。生也好,死也好,只要能见到她,寡人都不在乎。”

玄宗说到这里,又不由得泪水潸然,湿了面庞。

高力士听玄宗喃喃叙说,深感无奈,无力劝慰。

他从年轻时就追随玄宗,眼看着他昔日如何英气风发,挥斥天下,如今又眼睁睁看着他逐渐变得颓丧沮丧,万念俱灰,心心念念的只有被兵乱所迫自缢惨死在马嵬坡的杨贵妃。

杨贵妃之死,实在是玄宗面对太子和陈玄礼一众的兵变压迫不得已而为之的妥协。

如今,伊人已去,战马嘶声已远,但玄宗的内心却永久地烙下了巨大的创伤,难以抚平。

“朕相信上天是庇佑朕的,所以反贼安禄山才不得好死。冥冥之中,他们也会帮朕一解夙愿,让朕见到玉环对不对?”

玄宗说到伤心处,泪眼迷蒙。

高力士哽咽无语,也跟着默默流泪。

就在两个人悲戚相向,无限凄凉之际,玄宗忽然看到殿外的雪地上出现一道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