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正确(2 / 6)

没有,就努力地向下挖掘,埋进沙子里、准备好足够的呼吸空间……还有野兽,它们的眼睛、沙漠的原野足够空旷,远隔千里一些鸟类就能发现、时刻警惕天空。”

说到这,她刻意做出个沉思的动作,“还有一些本来很稀少的情况,比如地震,或者以前古国留下的大型机械……最近它们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碰到这种我们也非常陌生的危险,第一件事是保护好自己。无论是逃跑躲藏,杀死动物喝血还是吃蚂蚁甲虫,都不需要过多考虑……”

“甚至于……”

杀死同伴维生的可能。阿勒法想,在两道隐含威胁的眼光中,变化成微微一笑。

她接着说,恍若那些设想不曾存在,“至于以上的情况都没有办法拯救,我的建议是尽可能留下遗书。我们经常看到前人的遗骨,同理,你们要相信,后来者也会安心替你们收殓的。”

说完,她看着远方的蒙蒙的天色,轻笑道,“出发!”

新启程的队伍在令人震撼的沉默中一个脚印接着一个脚印地从绿洲出发了。路上温度已经无法变成具有实质困难的阻拦,人们紧紧护住自己背后的行囊,那是他们的全部身家。

碰到陌生的生物,护卫团队和一些武力在身的学者会充分利用附近的地形制作陷阱,尽量不消耗仅有的物资。

除了中午和小半下午,白日的人们均会主动测距,合理安排每天的里程。夜晚的时候则分成两批守夜,每一批人都会在有限的光照条件里,抓紧时间吸收之前连接虚空后保留下来的信息。

日头一点点地落下、升起,人们努力地寻找可以替代水源的东西,拼命地学习制作粗糙的武器,实验有毒生物的弱点,避让争斗水源的原住民……

他们还珍惜地将一路上的情况记下来,作为遗书的一部分妥帖地护在胸口。

那也算得上是很珍贵的笔记吧。有时候,一些学者会这么想。

怔怔地望着天空: 在雨林中,知识的汲取与诞生是如此地简单,让人忘却了第一张纸、第一只笔、第一本书的诞生前,那些东西想要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人的手中的困难。

而现在……

学者们抱着自己的笔记,死死的,“我……”

他们抚摸着被沙子塞满缝隙的本子,想: 真的是很珍贵啊。

……

沙漠之行的第十四天,天气晴朗到令人胆寒。

光线从本该是黎明的时候耀眼地照在地上,空气扭曲,气温突破了以往能正常承受的极限。

这种条件是无法沿着道路继续行走的,学者们的鞋子已经换过几批,目前是靠粗糙干燥的草编鞋作为替代。

遥望着远处动物的迹象,阿勒法抬手制止,“天气情况太过恶劣,寻找遗迹进行躲避。”

原本属于古国的破旧房屋在这里不会存在,在沙漠表面还能顽强保留千年的,只有和赤王文明相关的小小的三角锥形墓。

那也是有危险的。

两个指导心知肚明。他们对视,从对方的脸上看到了隐含的意味。

“好,进遗迹。”

指导学者道,一挥手带着所有人转移到未知的建筑里。

赤王文明的古迹对妙论派来说,是非常具有启示意义的存在。你的老师,珐露珊所研究的,[基于石刻等出土文献解读古遗迹中各类机关的构成与解法],在遗迹(古典)机关领域,称得上奠基之作。

故作为她的弟子的你,一到遗迹,所有学者都期待地看来,“拉斐尔,这里就靠你了!”

“……”

该说他们真的都很信任吗?

在心里想着,你主动地走在第一位。赛诺应势地走到最后,同理,在你的背后,有格林娜死死守着。

简单观察完遗迹入口处的壁画装饰,石板上的文字和建筑本身的构造后,你的心里有了初步的估计,“可以,稍等。”

都是足够理解的。

感谢前辈。

“好!”

所有人一齐欢呼起来,这也许算出发后气氛最为活跃的一次。就连前一天你和赛诺联手在生论派资料的引导下,除掉一片绿洲的死域,都没有现在的快乐。

所以、是因为什么呢?

你想,一边手也不停地解除遗迹的保护装置。这种来自赤王文明的造物总令人幻视一些光学领域的前沿研究。

而和珐露珊一起讨论目前教令院的研究,也总能找到远超提瓦特平均科技水平的设想,包括什么机械生命*、集群意识的合理化社会化*、对虚空再改造需求的人类脑波探测*之类的……

“咔……”

泥沙的下落伴着石制门扉的上升,共同发出低缓的碰撞。这是个简单的小遗迹,按照珐露珊的研究,总的机关控制器会在遗迹的能源中心,而目前赤王文明的能源中心基本靠近主墓室,只要顺着因论派对陵墓内部的构造研究,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