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姻(1 / 2)

次日一大早,李靖安就让下人备好了马车同谢清徽一起去王氏拜访。

太原王氏乃是中原百年世家,府邸依山而建,古朴气派。

与其说王氏的府邸是士族居所,到不如说是一座书院。

马车到了山脚就停了下来,前面是数不清的石阶,王氏早已派人抬了轿子在山脚接应。

李靖安和谢清徽只得下了马车换轿前行。

又走了大概一刻钟才到了府门口,谢清徽扶着李靖安的手走出了轿子。

前边已有一青年拱手行礼:“李二郎君,长宁县主,在下王穆,奉大伯父之命在此等候。”

李靖安心知这就是那位王二老爷的独子,二人回礼:“王三郎君久等了,是我们夫妇失礼了。”

王穆笑道:“哪里哪里,郎君与县主请吧。”说完看向谢清徽:“姑母思念县主已久,若是见到县主,不知会有多开心。”

进入正厅,王氏主君面容和蔼,陪坐两边的则是王二老爷与谢宁。

久未看到侄女,谢宁也很激动,也顾不得旁人在场,只问李靖安:“清徽怎么瘦了这么多?”

没有顾及谢清徽的打断,李靖安顺势请罪:“是侄女婿的错,本该早些就来拜访二叔和几位大人的,只是清徽感染了风寒,也是我照顾不周。”

谢宁看到他认错诚恳,又有谢清徽在旁为他说好话,只得按下不提:“还不见过你两位伯父。”

李靖安恭敬行礼:“见过两位王伯父。”

王氏主君先是问了安国公的身体状况,又问了李靖安的功课学问,满意的点了点头,几人很快便熟络了起来,王氏主君也很满意这个文武俱佳的年轻人。

王二老爷的眸子微动,说起了最近山西境内的叛乱。

事涉朝政,谢清徽便起身道:“清徽还未向太夫人和各位夫人见礼,便先行告退了。”

王氏主君笑着发话:“正是这个理,而且大妹妹思念你这个侄女已经好久了。”说罢便吩咐前院的女婢送谢清徽去见老夫人。

出了前厅,给谢清徽引路的婢女也在介绍着:“县主,夫人们和姑太太都在老夫人的和光院,我们现在去的是和光院的方向。”

“和光院?”

“正是,和光院是王氏历代主君主母所居之地,只是老爷和夫人孝顺,不忍心太夫人挪去不熟悉的院落,所以老爷和夫人依旧在竹安院。

大姑太太和姑爷居住在梅馨院,所以夫人把县主和郎君休息的客房也安排在了梅馨院,见过太夫人之后也方便县主和姑太太叙旧。”

谢清徽点头:“有劳你家夫人了。”

进入和光院的前厅,王太夫人居正中,陪坐旁边的分别是郭夫人、元夫人还有王神懿。

谢清徽忙上前行礼:“清徽见过太夫人,郭夫人,元夫人,二叔母。”

“快起来吧。”

王太夫人笑得和蔼:“知道你要来,你叔母高兴的都睡不着觉,一大早就过我这边了,脖子都要伸长了。”

王神懿嗔了太夫人一眼:“哪有阿娘说的那么夸张。”

谢清徽很久没见到叔母也是分外想念:“我知道叔母思念我,忙完了府里的事情就连忙过来了,今后我和二郎就长居太原了,只盼着叔母不嫌我烦人才是。”

王神懿摩挲着侄女的手:“哪里会嫌你烦,从前还有雯姐儿和淳哥儿在,看着他们读书,我们心里也得趣儿,如今他们回了长安,我们倒是更加落寞了。”

郭夫人想到去了长安的长孙也不禁有些思念:“正是呢,如今府里只有三郎家的一个安哥儿在,到底也是孤寂,他们郎君们在外头忙着,咱们女眷倒是空闲的很,县主若是不忙便常来看看。”

谢清徽笑着应下:“公爹刚来太原,人生地不熟的,过几日我打算办个宴会邀请各位大人及家眷们,大家也互相认识认识,夫人们可一定要来啊。”

说了半晌关于宴会的事情,谢清徽接过明镜手里的包袱:“清徽此次前来,除了拜会长辈们,也是受人之托。”

说罢看向一直沉默不语的元夫人:“这个包袱是我离京前元明月娘子交在我手里的,希望我带给夫人。”

元夫人清丽的脸蛋有些愣怔:“给我的?”

“正是给夫人的,里面还有元娘子和元恪郎君的书信,元家主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如今元家多是元恪郎君在料理,听闻我要来太原,故有此托。”

元夫人接过包袱,声音哽咽中带着一点沙哑:“多谢县主。”

王太夫人和郭夫人对视一眼,心中忍不住叹了口气。

其中王太夫人的心情最为复杂,当年次子长成的时候,她就看出来这个儿子太过看重仕途,也太过精明,故而选了性情平和,温文尔雅的元氏女给他做夫人。

当时元家虽为前朝皇族后人,但是族中不管郎君还是娘子的品性都是中正平和,并无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