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姻(2 / 2)

故而后来宇文氏和如今的杨氏皇族也没有对他们赶尽杀绝,反而是以礼相待。

再加上当时先太子妃尚在,次子和元氏也有过一段琴瑟和谐的日子在,只是后来先太子妃薨逝,太子被废,元氏在自己的儿子眼里也就失去了利用的价值。

再后来元氏无子,便有了那个张扬跋扈的张氏,王太夫人做为婆母自知是对不起元氏这个儿媳的,所以她对元氏甚至比对自己的亲侄女郭夫人还要好。

只是这日子一日日过下去,元氏逐渐消沉,日日守着佛堂不肯出来,王太夫人心里着急,却也没什么办法。

如今京中的元氏逐渐兴起,元氏的下一辈也没忘了自己这个还在太原的姑母,或许对元氏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安慰。

元夫人起身道:“阿娘,是儿媳失礼了,只是儿媳身子有些不适,想先回去了。”

王太夫人点头:“快去休息吧。”

元夫人难得笑了一下,对着谢清徽点了下头便匆匆回了菊清院。

元夫人走后,太夫人看着亲如母女的王神懿和谢清徽,眸光闪烁,继而和蔼道:“听说二郎还有一个嫡亲弟弟,今年几岁了?”

谢清徽不明所以,但还是回答:“十一岁了,婆母过世之后,三郎便一直养育在大嫂膝下。”

王太夫人叹气:“也是个可怜孩子,不过你大嫂的品性我们也是知道的,她教养出来的孩子想来是不错的。”

“太夫人说的正是,大嫂对三郎关怀备至,虽名为长嫂,但实则犹如生母一般。”

王神懿看了看不明所以的侄女,又想到之前母亲同自己说过的话,心中便明白了三分,直接问道:“三郎如今可有订亲?”

谢清徽恍然大悟:“还没有呢,如今三郎还小,再加上公爹又来了太原,想必还得三年之后再定夺。”

王太夫人笑道:“也罢,孩子还小,晚点订亲也好,说了这么久的话我也累了。”说罢看向王神懿:“我知道你早就想和清徽说些贴心话了,我们就不打搅了,只是别耽搁了用午膳才是。”

郭夫人连忙说:“正是呢,知道县主和二郎君要来,厨房准备了好些菜式,咱们中午可要好好尝尝。”

“多谢夫人。”谢清徽行礼:“那我与叔母便先行告退了。”

……

回了梅馨院,谢清徽才放松下来,王神懿仔细打量着侄女,最后眼眶微红:“瘦了,瘦了好多。”

谢清徽坐在王神懿身边:“哪有,叔母和阿娘总说我瘦,其实是我之前太胖了,娘子瘦一点才好看。”

王神懿嗔她:“胡说,你从前哪里胖,那叫丰腴,想来是连日赶路,又不习惯这边的厨子是不是?”

被叔母看穿,谢清徽也就不隐瞒了,有些撒娇道:“这边的厨子自然是不能和府中相比的,总觉得味道差了许多。”

“你呀……”王神懿点了点谢清徽的鼻头:“放心吧,叔母早就给你准备了厨子,是咱们谢氏送来的,肯定合你的胃口,走的时候把人带上。”

谢清徽也不推辞,高兴的收下了人才问:“今日太夫人问三郎的婚事,可是王氏有合适的女儿?”

王神懿苦笑摇头:“王氏如今哪里有适龄的女儿,母亲说的是荣安那个丫头。”

“荣安县主?”谢清徽有些惊讶。

王神懿叹了口气:“你也是知道的,我妹妹王神佑当年嫁给了中山郡王,虽然是宗室王妃,享尽荣华,但也总有不顺心的事情。

这些年来,妹妹就得了荣安那一个丫头,中山郡王又不是你叔父这样的一心人,虽然没有宠妾灭妻,但是没有嫡子的王妃,做的也很是没有底气。

府中那两个庶子对她倒是恭敬,但也是面子上的情分,哪里会真心孝顺。

妹妹虽是庶出,却是母亲亲手带大的,她的事情,母亲自然操心。

如今荣安没有兄弟,高嫁怕受欺负,低嫁又怕委屈,妹妹着急,这才写信求母亲给挑个好女婿。

若不是如今王氏和荣安同辈的已经没有了合岁数又优秀的郎君,母亲也不至于如此着急。”

“我记得荣安县主今年好像是十四岁了。”谢清徽问道。

“正是呢,所以母亲才想到了你们府上的三郎,况且大三岁也不打紧,都说女大三,抱金砖呢。”

谢清徽点了点头:“我知道了,既然太夫人有这个想法,那我回去试探一下公爹的意思,若公爹不反对的话,那我就给大嫂去信一封,如今荣安县主和三郎都在京中,二人也不妨相处试试。”

王神懿笑着拍手:“这媒你若真做成了,母亲估计高兴的要多吃两碗饭了。”

谢清徽靠在叔母怀中:“那为了太夫人多吃两碗饭,我也得好好撮合,不知道荣安县主芳名是哪几个字?”

“杨灵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