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还是郎中(2 / 2)

杏林长安 猪头猫 1298 字 8个月前

,眼里满是急切与关心。

姜南排行第三,家中还有两个哥哥,缘何几年前应了募兵令。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一去便没了消息,沙场凶险没了消息就是坏消息。

阿耶阿娘去兵部府前讨说法,怎么会是死是活连个信都没有。结果满身是伤抬回来,林大夫人就是想施救,奈何阿耶当时已经失了求生欲望。原主十四岁之前幸福安宁的家,随着两个哥哥参军,后面越发少了鲜活气。

姜南本就是中医专业高材生,因这晋昌坊远离东市喧闹区,长安虽然富庶,但这东南边却也地广人稀,广德、通善和晋昌三个坊间只有一个善和堂医馆,药馆子却不少。

善和堂是个前堂后舍的院落,是姜家原本基业里面极小产业。阿耶出事后,阿娘变卖家产,遣散了所有奴仆,誓要去京兆府讨个说法,且没讨来说法便身体虚空走了,只留这方寸供祖孙二人居住。

姜南并非是在乎口腹之欲的人,但也对长安饮食的重甜重油无法和解,果真不负‘大糖’盛名。

林太夫人自小也是世家贵女,姜祖父杏林妙手,人又白净温润,端的是一个悬壶济世的绰约风姿,故而林太夫人不惜下嫁。

林太夫人自从儿子出事后,儿媳奔波没撑过半年。祖孙吃食也依赖不了旁人,林太夫人向来十指不沾阳春水,饭食味道嘛,只能用熟了形容,姜南来这之后便自告奋勇接了这做饭的活计。

骨头熬汤,取葵菜砸烂取汁子,与白面掺在一起,揪些馎饦或者做索饼就汤煮着吃,如此便是早食。

“三娘不仅医术长进的快,这厨艺也越发有模样。”老人吹了下汤,热热喝上一大口。

姜南到这也快一个月,该整理的思绪也理顺差不多,渐渐适应陶锅子,没有辣椒的饮食习惯。

“或可将南烛叶取汁,糯米放在甑内蒸熟浸汁,做成‘青精饭’。强筋固精补肾益肠胃,最适合立夏吃。”一碗馎饦让太夫人激起谈兴。

姜南含笑听着,又顺着话茬接下:“阿婆所言极是,饮食贵乎顺时而为,万般药膳亦依赖时令调理。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郎中开药方。儿一会去米粮铺子买些稻米白面,正好晚间蒸些红枣糕。”

姜南本就出自江南鱼米之乡,在这‘世重饼啖’的长安城,一日三餐胡饼,馎饦和索饼,早就想念米饭的紧,糯米好赖也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