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童诊治(1 / 2)

杏林长安 猪头猫 1636 字 7个月前

姜南揉揉有些疼的眉心儿,盯着屋角两个空酒坛子,昨日与任小娘子喝了不少酒,可谈论的事情却约莫还记得,看来原身是个酒量不错的人。

姜南慢吞吞地穿好衣服,洗漱完,坐在镜前,看着自己肿着的脸,面色蜡黄。难得涂了铅粉盖住,又扯跟丝绳扎了个椎髻。

知道姜南喝了不少酒,桃花专门给煮了八珍醒酒汤,加了莲子、梅干、桂花等,很是清心爽口。

喝着汤,姜南还在琢磨昨晚与任擎雯说的话,人生何所求,唯有赚钱和财富自由,不禁笑了起来。

“小娘子,你猜后山已经又多少杏树了?”周欣提着桶,与桃花刚浇水回来。

“四十棵有了吧。”

“六十七棵,师父,有六十七棵,竟然每颗都活了,最粗的已经有桃花的手腕粗了。”

“看来明年春天,咱们就有杏子吃了。”姜南笑道。

吃完朝食刷着碗,周欣报说苏五娘过来了。这位少东家总算还没有忘记自己的投资项目,给完钱就消失了快两个月。

“中元节去了剑南道祭祀,路途颠簸,回来缓了半个月,总算走路不打飘了。”

苏悦七月初从长安出发,正是最热的时候。

“剑南道比长安气候好,吃食辛味重,爱的人会说香,不爱的人一点也沾不得。”

后世不少省份的人都爱吃辣,如云、贵、川、黔、湘、赣。前世导师带着医学院同学去了江西学习,有位男同学一点辣也碰不得,有一次老师带着大伙去吃汤圆,那位不吃辣的同学就嚷嚷:“不要辣椒!”

卖汤圆的阿姨白了他一眼:“汤圆就没有放辣椒的!”

后来又认识了一个四川妹子,一天不吃辣,就会便秘。在食堂吃饭,特意带了一罐炸油辣椒来,吃辣椒下饭,顿顿如此。

“可不就是一点也碰不了,可那边朝食都放了花椒、胡椒,儿舌下生了口疮,久不见好。若不是为了家族繁盛,真就是多我一个不多。”苏悦晃着胳膊上叮铃当啷的镯子,“胳膊都细了一圈。”

人到夏天本就没什么胃口,饮食清淡简单。长安城夏天惯吃冷淘,开水煮面,过凉水,一把胡瓜丝,淋上花椒油,或是烙两张饼,就着绿豆稀粥,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剑南道吃辣,与其山高路险,道路崎岖有关。交通不便,缺油少盐,饭菜难以下咽,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长此以往,也就成为一种特殊的饮食习惯。

“小娘子自盛夏去剑南道,至初秋方归,见到了夏语秋蝉,到过了阆苑仙葩,神仙居住的地儿,也不算白去了一趟。”

期间姜南又把善和堂近端时间的经营情况,与日后的发展再条分缕析了一遍,又笑道:“上回小娘子提出的食补之法,儿也正在考虑,只可惜不善庖厨,不能将食材与药材完美融合。”

姜南心生一计,拿出脉枕,“儿给小娘子看看?”

姜南给苏悦诊完双手脉,又仔细看了面相与舌苔。

“苏小娘子的口疮反复发作,疮面色淡凹陷,脉细弱,伴神疲气短,不思饮食,四肢不温,舌淡苔白。乃长途舟车劳顿,加上脾胃不和所致。”

姜南教她:“平日里饮食注意清淡,口齿洁净即可。”

姜南收回脉枕,去后院拿出两罐自制牙膏和一柄牙刷,“每日晨起与睡前,取胡豆大小膏体与刷头上,刷头摩擦牙齿上约莫小半盏茶的时间,最后用清水漱口。”

为了让苏五娘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刷牙诀窍,又将巴氏刷牙法,同她仔仔细细说了一遍。

“牙刷三个月更换一次,罐子里用完了,遣了人再来取便是。”

苏五娘算是姜南周边产品的一个小粉丝,听了姜南的话,如获纶音佛语,忙又问:“这是牙粉?看着也不像。”

苏悦打开罐子看,竟是两罐黑色膏体,用手轻扇着罐口,香味却是不同,一罐子有薄荷味,另一罐却是陈皮的,都有丝丝缕缕蜂蜜的香甜气。

姜南给每一罐各配了一个小木勺,一并拿给苏五娘,“这是牙膏,可以清洁口腔”,“也可用来净面,儿在里面加了珍珠粉,可使面色白皙”。

苏五娘略点点头,正准备吩咐婢子收到马车里,姜南轻咳两声,从一旁的书里,抽出两张硬质黑色纸片,到底还是让苏五娘做了自己普查中的一员。

“小娘子若是愿意,将牙齿变化记录在这色阶卡上,若是日后有变化,请一定告知。”

姜南也让周欣和桃花记录,自己也在记录,基数不大算是普查,若每个人都有变化,那便说明此配方有效果,不明显的话,再改呗。

黑色纸片有姜南画的十六个牙齿颜色,有自然健康齿色到常见齿色,“此卡片,名叫色阶卡,可以记录使用牙膏之后,牙齿颜色的变化。”

苏悦拿起色阶卡,饶有兴致打量一番,“好,就如小娘子所言,若是有变化,儿便为你在士族贵女们面前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