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童诊治(2 / 2)

杏林长安 猪头猫 1636 字 7个月前

此牙膏。”

正说着,一对面容疲惫的夫妇进来,男子怀中抱着一个还不能走的小儿,双眼布满血丝,正四处找着什么。

桃花上前去问,那人只道是来找姜小娘子的。

桃花见男子怀中的小儿面色泛白,便把男子带至诊室内,让其稍后,自己去寻姜南过来。

“小娘子,小娘子,外面一位郎君,指名道姓要找你医治,是救一个不大点的孩童。”

姜南与苏悦对视微颔首,起身往诊室去。

姜南来到诊室里,那小儿约莫一岁左右,脸小小的,满是病容,眼睛时不时睁开一瞬,可眼中全是难受与疲惫,还不停咳嗽,甚至有些喘不过来气。

姜南一阵心疼,那妇人在旁一直不停抹眼泪,眼睛都哭肿了。

见姜南进来,男子在怀里摸索着什么,随即拿出一封信,双手递出去,“是都尉府崔都尉让某找来的,我们在太医署诊疗四日,高热不减反增,实在无门,求小娘子搭救。”说着就要跪下去。

姜南眼疾手快扶起男子,这架势她不是第一次遇见。又撇一眼信封,这是......介绍信?

这崔都尉真是,不把自己当外人。

姜南接过信封,也没拆开,放在病榻边桌案上,直接看起了病榻上的小童。

“多大了?叫什么?”

“一岁半,许依。”病榻边妇人答道。

“除了高热,可发生过其他症状?抽风?呕吐?下痢?用过什么药?”

“抽风两次,药......药方在这。”妇人手里一直攥着一沓纸,是这幼童的诊疗病案与药方,十分详尽,不难想到是那位崔郎君交代的。

“我们都知道姜小娘子很厉害,还望小娘子一定要帮帮我这孩子。”

姜南一惊,自己有这么大名气吗?

姜南轻声呼唤:“许依,许依......”

幼童睁开了眼,看了看姜南,但是很快又疲惫的把眼睛闭上了。

这么小的幼童,连说话都不利索,根本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诊病辩证讲究望闻问切,四合参诊,眼下最重要的问诊是没法实施了,所以历代以来,儿科又有哑科一说。

而且小儿脉象难诊,一是好动,二是气血未冲,经脉未定。

姜南仔细做了面诊,面色青黄、咳儿满满、口周色青唇淡。

姜南把许依手拿起来,用自己左手鱼际部位轻擦了许依的右手心,无汗,然后又用自己右手鱼际部位擦了许依左手,依旧无汗。

如此高热,约莫有四十度了,但却无汗。

又拿起许依的手观察,观察食指指纹,紧接着固定好食指,姜南用自己的右手大拇指退许依食指,从指尖往指根。

“这是在做什么?”许依父亲忍不住发问。

桃花回道:“这是小儿食指脉络诊法,是对幼童的一种特殊诊法,食指有三关,三关风、气、命。”

三关测轻重,红紫辩寒热,淡滞定虚实。①

许依父亲看了看自己的食指,又点点头,光是听到这个治疗方法,就觉得姜小娘子不一般。

姜南面色凝重,推了几下之后,脉络就清晰了,青色脉络显于风关,直透气关以上。

风关为轻症,气关为重症,命关为危症。

看眼前幼童这般情形,若今日病情无法控制,明日一定会转为重症,病情严重,姜南顿感压力倍增。

轻舒口气,伸手又探了两只手指尖,姜南皱眉,“手指有些发凉。”

放下手,又赶紧摸了摸脚,脚亦是冰凉,如此高热,竟然四肢不温。

“拿个压舌板进来。”桃花应声出去,不多时拿着压舌板回来交给姜南。

姜南把压舌板伸进去,轻轻一压,许依舌根受了刺激,呕了一下,姜南就趁这一瞬,观察到了整个舌象。

姜南不敢大意,这个幼童再经不起一次误诊,但又必须将病情控制住。

“再诊个脉象吧。”姜南没用脉枕,用自己两根手指头夹住许依手腕。

好在幼童很乖,也没有乱动,很安静靠在妇人怀中,这也让姜南放心不少。

姜南诊完脉,面色稍缓,“儿先去煎药,两位稍等。”

许依父母有些懵,这次能好转吗?病榻旁的信,姜南自始至终也没有拆开来看过,只能点头在诊室里等着姜南。